【语文】粤教选修传记选读课堂互动(16.子刘子自传).docVIP

【语文】粤教选修传记选读课堂互动(16.子刘子自传).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粤教选修传记选读课堂互动(16.子刘子自传).doc

课堂互动 1.师:读课文看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他的先祖是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他的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他的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他的祖父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他的父亲绪,先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淮西从事、盐铁副使、殿中御史,累赠至吏部尚书。这就是他的家世渊源。 师:刘禹锡出身仕宦世家,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注定也要走上一条凭借着读书最终走上官场的道路。那刘禹锡的仕途生涯又是如何的呢?他的一生是否能志得意满,在官场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呢? 生:第二段,初入仕途——小荷才露尖尖角。21岁中进士,一年后通过吏部考试,从此少年得志,步入仕途,任太子校书之职。丧服期满后任扬州节度使门下掌书记,两年后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升任监察御史。 师:第三段,介入政治核心——春风得意马蹄急。先做度支盐铁副使,后做崇陵使判官,再做屯田员外郎。这短短一生的仕途辉煌以及后来的迅速没落,牵涉到一个公案——“永贞革新”,这场只有146天的短暂政治改革,牵连了中唐相当一批文人的命数。[来源:Z#xx#k.Com] 生:关于“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革新”)。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军权。到中后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的不满。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唐顺宗李诵即位,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王叔文和王伾,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宜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宜。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革新宣告失败。 师:第四段,频繁贬谪——二十三年折太多。从“永贞革新”起,先后三次被贬离朝廷至边远州郡。革新失败由屯田员外郎被贬连州刺史(805),行至荆南又被贬朗州司马。10年后复贬连州(815),做夔州刺史,又任和州刺史,接任主客郎中,分司东都(826),集贤殿学士。14年后任苏州刺史、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同州防御,到太子宾客,分司东都(836)。又任秘书兼分司,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一直到病逝(842),逝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职。 生:刘禹锡凭借着自身才华,由正统科举出身跻身政治的最前沿,却最终由于改革的失败而成为“弃置”之身,长时间被流放在仕途的边缘,颠沛流离。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想踏上官场之路而未能如愿的读书人很多,进了官场却被排除在中心权利之外、进退两难的读书人则更多。读书人一旦选择了政治这条路,他们的成败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才干,更多的是决定于统治者和中心权利拥有者的喜恶。仕途的坎坷,可想而知。 2.师:我们通过刘禹锡在71岁时所写的自传了解了他坎坷的一生,那么在这种磨难面前,刘禹锡是怎样面对的呢?我们继续研究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所写的诗歌及其所反映的作者的精神品格。 生: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34岁)之后,诗人写了这首《秋词》。一反文人悲秋的情调,说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有着凌云壮志、不屈奋斗的精神,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相似的诗句还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师: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心中激愤,不能自平。在这样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在讽刺诗中最有名的还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绝《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是他被贬朗州9年后回京时写作的,诗中的“刘郎”指自己,“桃花”比朝廷中的新贵们,暗示这些人是趁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之机,在这十年里攀附新的当权者而爬上去的。 生: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悦,再度被贬驻辽远的边地连州。十四年后才被召回。回来的途中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时写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