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序章: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及分期
中日文化交流史有4个突出的特点
持久性(以持续不断的人员往来为分析手段)
全面性(以持续不断的书籍往来为史证)
双向性(以日本文化反哺,维新成果的西传为重点)
自主性(以中日之间以海相隔的地理位置为论据)
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六个分期
分期的依据:人员流动的方式
1、3---6世纪(秦汉六朝)大陆居民移居日本
2、6---9世纪(隋唐)日本遣唐使等来华
3、9---13世纪(晚唐、五代、北宋)中国商船大量东渡
4、13---14世纪(南宋、元)日本商船大量来华
5、14---17世纪(明)日本遣明使等来华
6、17---20世纪(清)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商船东渡
日本历史简介
绳纹时代(约BC12000——BC300)
岛国的 封闭的 狩猎 采集
弥生时代(约BC300——AD300)
传入大陆文明 农耕 稻作 小国争斗
古坟时代(约300——500)
传入中国六朝文化 大和国家形成
飞鸟·白凤时代(约500——710)
隋·初唐文化传入 佛教大兴 国家集权强化
奈良时代(710——794)
盛唐文化传入 国家行政完备 佛教事业大成
平安时代(794——1192)
与北宋几乎平等交往 民族文化成长 贵族文化艺术昌盛
镰仓时代(1192——1333)
与南宋·元交流密切 禅宗传入 武士掌权 武士文化昌盛
室町时代(1336——1573)
与明交流密切 贸易发达 民族艺术开花 禅艺术鼎盛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
信长 秀吉 霸主气势 豪华 灿烂
江户时代(1603——1868)
锁国 士农工商 艺道文化形成 西方文化传入
明治维新(1868)
开国 近代国家成立
秦汉六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节 海流的造化——传递大陆文明信息……3
实物考察:对马岛和壹岐岛
○自然的交流
日本左旋海流
寒流---发源自鞑靼海峡 里曼海流 在上
暖流---发源菲律宾海域 黑潮海流 在下
铜铎的史证
漂流至日本海沿岸的大陆铜铎
日本古代的铜铎崇拜
日本制造的大型铜铎
○人为的交流
横渡朝鲜海峡
断桥(朝鲜海峡,对马海峡)
半岛南岸---50公里(朝鲜海峡)---对马岛---46公里(对马海峡)---壹歧岛、日本九州陆地
海流急 每日24海里 小舟极难航进
铜剑、铜矛的史证
东传至福冈的铜制武器尺寸小 实用品
日本古代的铜剑铜矛崇拜
日本制造的大型铜剑 铜矛
中国史籍关于远古中日交流的记载
王充《论衡》:“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鬯。”
第二节 徐福东渡——传授中华农耕文明成果……9
实地考察:千童镇
实地考察:佐贺吉野里
○《史记》中的三处重要记载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8年(前219年)的记载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37年(前212年)的记载
。《史记》卷118《淮南衡山王列传》的记载
○徐福3次出海的过程
。BC219年,失败
。BC212年,失败
。BC209年,成功
○徐福东渡的路线及成果
。韩国济州岛 朝天石 西归浦 正房瀑布 汉拿山 “岩高兰”
。日本佐贺地区 平原广泽 传播种稻、医药、染织、冶炼技术
吉野里弥生时代群落遗址 “孚老孚希”
。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 “天台乌药”
。日本富士山 “不死山”“苔桃”
。日本有多处徐福史迹的原因
○秦时期大陆移民的概况及其贡献
。朝鲜半岛的重要作用
。日本的秦人后代
。徐福东渡的伟大意义
○实地考察:河北盐山千童镇
第三节 金印的证言——汉光武帝册封倭奴国……21
实地考察:金印公园
○《汉书》中关于日本的19字的记载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记载的位置 借乐浪为地标来表示
秦时的乐浪 卫满 卫右渠 平壤王险城
前108年汉武帝建朝鲜四郡 乐浪 真番 临屯 玄菟
乐浪的重要性 存在422年 朝鲜半岛上的中国文化窗口 中日交往的中继站
乐浪出土 王光之印 汉人匣子 蜀郡耳杯
○《后汉书》中关于赐金印的记载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赐印的历史背景 辽东郡太守祭彤 周边国家归属东汉 倭奴国王奉献
赐印的过程 金印紫绶 57年 汉光武帝临终
金印的发现 1784年 志贺岛 甚兵卫 龟井南冥
○关于金印的讨论
真伪问题 蛇钮 王字 质地
印文内容 倭奴国 奴国
埋藏方式 亡国埋葬 祭器保存 设施破坏
○实地考察----金印公园
第四节 女王朝贡——魏明帝頒赐亲魏倭王……34
实物考察:铜镜
○关于《魏志 倭人传》
陈寿(233-279)撰
生动详细地记述了3世纪的中日往来
何为“倭人传”,而非“倭国传”
○邪马台国与魏国交往的资格获取
初期的奴隶制国家
女王卑弥乎也是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