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地铁三联拱区段施工方案计算分析.pdf
第8卷第4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8No.4
2009年 12月 JOURNALOFSHIJIAZHUANGINSTITUTEOFRAILWAYTECHNOLOGY Dec.2009
南京地铁三联拱区段施工方案计算分析
付迎春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摘要: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 1号线南延安德门~宁丹路区间隧道的工程概况,主要对上方有 5
层人造花总厂办公楼的三连拱区段进行施工方案选择,并对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从地表沉降、
支护结构轴力、弯矩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
供指导。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施工方案 地表沉降 支护结构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16(2009)04-0006-05
1 工程概况
南京市轨道交通 1号线南延安德 ~宁丹路区间,在左、在行车线两侧引出车辆段出入端线形
成了双线、双联拱、三联拱大跨度不等跨联拱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泥质粉砂岩,岩土软弱、岩体的
臼稳能力差,易产生不均匀变形。其中三联拱叉『=段上方有 5层的人造花总厂办公楼,楼房桩基K度
1O~12m,隧道拱顶距桩底垂直距离为4.618~6.618m。该段施::分部多、丁序复杂,浅坷暗挖施
工安全与其地面上方的五层楼房使J{j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2 模型建立
模 采刚ANSYS二维模型,两侧边界至隧道
中心线距离为65m,底部边界至隧道距离为35m,
隧道 深 l6.62m。侧面边界为水平约束,底面边
界为竖向约束。模型上部边界为自由边界。初期支
护和临时支护采,I_}jBEAM3单元,二次衬砌以及罔
岩采用PLANE42实体单元。整个计算模型共有 7
759个单元。应力释放40%时施作上部支护,应力 图1 计算模型
释放 70%时施作仰拱支护,各洞室戍力释放 100%后拆撑、二次衬砌 (承受相邻洞室后续施:l附加
荷载)。模型网格具体见图1。
3 计算参数选取
根据下穿人造花总厂办公楼隧道临近地质勘探 XRI5钻孑L地质分层、各层地层勘探统计物性指
收稿 日期:2009—09—19
作者简介:付迎春 (1978-),男,汉,黑龙江宾县人,讲帅,硕:l:,研究方向隧道结构稳定性。
6
第4期 付迎春 南京地铁三联拱区段施工方案计算分析
标,计算所采用的地层和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具体见表 1。考虑到泥质粉砂岩仅有岩块试验指标,泥
质粉砂岩岩体计算指标按其围岩分级V级的隧道规范值取值,结构物性指标取相应混凝土类型和标
号的规范值 。拱部施作的小导管超前支护,计算中按 0.3m地层加固有效厚度,根据经验取相应地
层E、C、 参数提高 25%。楼房附加荷载根据最不利情况,框架结构的办公楼按每层 16kPa考虑,
均布于楼房基础上方 。
表 1 围岩及材料物理力学指标
4 施工方案选择
隧道采用侧导洞+中导洞+主洞 CRD
法施工,侧导洞支护采用厚 25cm格栅钢架
C25喷混凝土 ,中洞支护支护采用厚30ClTI
格栅钢架 C25喷混凝土,超前支护为长 4.0
m,中42无缝钢管的双排超前注浆小导管。
开挖顺序为侧洞开挖、中导洞开挖、中墙施
作、侧洞衬砌、主洞开挖、主洞衬砌。施工
步序如图2所示。
5 计算结果及分析口
5.1地表沉降和地层竖向位移 图2施工工序图
地表横坐标m/
70 —6O 一5O 40 —30 —20 —1o 0 1o 2O 30 40 50 60 7O
曲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