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检测:《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检测:《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课时作业(四十) 1.(2014·滁州市模拟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头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对各界人士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敏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 ——梁启超与《时务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时务报》的特点。(4分) (2)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6分) 答案 (1)特点:虽名为“报”,实为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4分) (2)作用:对传统思想产生了冲击;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6分) 2.(2014·南阳一中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Z。X。X。K]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宣布,为了预备立宪,必须先改官制。政治体制根本改革前,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路线图”并无大错。然而由于朝廷内各种既得利益集团都不愿官制改革中利益受损,结果是争斗激烈、丑闻不断。最后,清廷不得不宣布了官制改革中的“五不议”:第一,军机处之事不议;第二,内务府事不议;第三,八旗事不议;第四,翰林院事不议;第五,太监事不议。在此框架内,朝廷最终裁定中央新官制只有少数旧部被裁并,但多数未动,最多只是改名,军机处仍旧保留而不设责任内阁,宗人府、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等满人所掌管的部门全部保留。打破了以前形式上的“满汉平衡”,满族官员的权力更大,官制改革结果一公布,立宪派对清廷是否真准备立宪大起疑心,甚至直斥其为“伪改革”“徒为表面之变更”“袭皮相而竟遗精神”。 ——《雷颐:清末商人政治态度的变化》 材料二 既知民为邦本,则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此自学理言之者也。满洲之人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亡之痛,二百六十余年如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君民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暂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事实而言之者也。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清政府“预备立宪”中官制改革“五不议”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立宪派斥责 “预备立宪”是“伪改革”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理由,并作简要评价。(9分) 答案 (1)目的:平衡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原因:打破了以前形式上的“满汉平衡”,满族官员的权力更大;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骗局,立宪派分化。(4分) (2)理由:民主、平等就不需要君主;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遭到人民的反对,中国不能实行君主立宪;保留君主,人人都想当皇帝,实行民主,这种争当皇帝的内乱就不能存在了。(3分)评价:孙中山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力主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专制的立场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而且他对资产阶级民主过于理想化,以为只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一切问题就解决了。(6分) 3.(2014·横峰中学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国势疲弱,面临“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有感于此,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重建辉煌。……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人民之事,人民共同治理。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创造出一种“各国制度上所未有”“学说上也不多见”的“破天荒的政体”,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既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善果”,又避免其“弊端”和“恶果”,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不仅国家富强,而且家给人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国”。 ——《帝制的终结》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当时的“救国梦”。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其结局。(7分) (2)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