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技术.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行为治疗一词最早是由斯金纳(Skinner)等人于1954年提出的。行为主义的研究早在弗洛伊德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时就已开始,但行为治疗的发展却是本世纪5 0年代末至6 0年代初的事情。不过,在较短时间内行为治疗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行为治疗与心理分析不同,从一开始它就是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的。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包括下述3个部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的原理。其理论及治疗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早期有巴甫洛夫、华生(Watson)和斯金纳,后来有沃尔朴(Wolpe)、艾森克(Eysenck)和班都拉(Bandura)等。 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1849-1936)。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了经典的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他注意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流唾液,而且在与食物出现有关的任何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也流唾液。 巴甫洛夫在实验室用狗进行了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用皮带把狗固定在隔间室的食物台前,用 漏斗和皮管从经过外科手术处理的狗的唾液腺口处收集唾液。当给狗吃东西时,狗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称此现象为“无条件刺激反射” [unconditioned reflex])。 当给狗铃声刺激时,狗则不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称之为“无关刺激”[neutral stimulus]) 如果在每次给狗喂食之前给予铃声刺激,然后再给狗吃东西。多次重复、强化之后,每当铃声 一出现(即使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狗即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称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这就是有名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同时巴甫洛夫又发现:1当提供的刺激与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相似时,比如摇铃时伴随其它 的与铃声不同的声音,狗也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称这一过程为泛化[generalization]) 2、如果他强化若干次只对狗给予铃声刺激,不予喂食,狗就会在铃声刺激下逐渐减少唾液分泌。(这一 现象被巴甫洛夫称为消退[extinction])。 华生(1878-1958)。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本来喜欢动物的11个月的男孩对白鼠产生恐惧的反应。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经这样几次的结合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紊乱的表现。此后又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又泛化到其他白色有毛的动物身上去了,本来他并不害怕的对象如兔子、狗、有毛的玩具等现在也发生了恐惧或消极的反应。 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的几个基本现象: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这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2.泛化,这是人或动物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 3.消退,这是指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不再需要无条件刺激(如食物),仅由条件刺激物(如声音)就可引起条件反应(狗流唾液),但继续给予条件刺激物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这时消退即产生了。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代表人物: 桑代克(1874—1949 )。试误:把猫关在迷箱之中,它们可借助于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揿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一开始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把爪子伸出来等,进行了多种尝试以逃出迷箱。最后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机关。以后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动物就这样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 效果律: 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的后果的影响而改变。效果律所反映的是人或动物保持或消除先前反应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一种行为之后出现了好的效果,这种行为就趋向于保持下来;如果效果不好,则趋向于被消除。这也就是斯金纳等人称之为强化的一种关系。 斯金纳(1904-1990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在实验箱内放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老鼠在箱内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竿获得了食物,强化了几次之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踩竿反映是对环境“操作,因此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根据其在实验中所得的观点,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斯金纳在人的被试中开展实验研究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