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未病”与潜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治未病”与潜证.pdf

光 明中医2009年 l2月第24卷第 12期 CJGMCM December2009.Vol24.12 燥伤阴之品,以致阴阳俱亏。肾气丸 中附子、肉桂温补 李中梓有 食“积”、“寒积”、“酒积”之说;叶天士曾指出 肾阳,熟地、山药、山茱萸益其肾阴,泽泻、茯苓以渗利 本病有肝脾不和者;王清任提出瘀血致病的观点。所 湿邪,白术、芡实配用山药、茯苓 以健脾渗湿,益 气固 以,对于五更泻不能拘泥于肾阳虚衰一说 ,我们应拓宽 阴。如此则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两相兼顾 ,斯为对证, 思路 ,根据临证所见 ,究其所因,辨证论治 ,才能事半功 故陈年痼疾得 以治愈。 倍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以上所举数例,仅是个人临床所见。对于五更泻 (本文校对 :丁宽亮 收稿 日期 :2009—06—03) 的病机,除了肾阳虚衰外,前人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浅谈 “治未病”与潜证 俞洁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 350108)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 “未病”-9潜证的内涵、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潜证属于 “未病”的范畴,利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四 诊手段和辨证体系将能更好地辨析潜证,可提高诊断的预见性,达到 “治未病”的效果。 关键词:治未病;潜证;中医药疗法;医话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09.12.070 文章编号:1003—8914(2009)一12—2340-02 “治未病”一词来源于 《黄帝 内经》,体现出古人在 足够依据可以明确诊断其证型;三是疾病过程中邪气 很早以前就有了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后 未传变的状态;当身体某一脏腑出现了病变,根据疾病 世医家对此理论多有发挥和补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 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 、病理联系,病邪可以进 断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公众希望 一 步传人其他脏腑而使之发生病变 ,此状态就处于病 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前移 ,即从治疗疾病向减少疾病转 邪处于某一脏腑 尚未发生传变之时;四是疾病愈后未 移,治未病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潜证属于 “未病” 复发的状态 。 的范畴,笔者试通过探讨潜证的内涵、机制等进一步阐 2 关于潜证 发治未病的理论和意义 。 2.1 潜证属于证 ,但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 “证” 证 1 “未病 ”的内涵 是对疾病发展过程某一 阶段 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 “未病”一词 的明确提 出是在 《素问 ·四气调神大 等的病理概括 。这种概括来源于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对 论》篇中,提出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 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的综合分析。我们对证 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 认识的基础是相互联系着的单个症状和体征。若邪伏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 而未发病之时或是 尚未传变之时 ,症状及体征还未显 也。”之后篇章又陆续涉及 了一些 “治未病”的内容 ,如 露在外 ,这就给辨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而出现了临 《素问 刺·热》的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 ,名 日治未 床上所讲的 “无症可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纳 病。”《灵枢 ·逆顺》的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其次刺其未 为潜证。潜证亦是对人体发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病理 盛者也 ,其次刺其 已衰者也……故日:上工治未病 ,不 状态的概括 ,它相对于可根据外在症状、体征辨识的 治已病。”《素问 ·八正神明论》的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 “显”证而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 “证”。潜证针对的 见三部九候之气 ,尽调不败而救之 ,故 日上工。下工救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