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
价值教育学生主体;自我同一性潜能开发
摘要: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走出德育困境,需要研究作为价值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藉个体的“为我性”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与主体性两个向度的统一。学生的自我取向是价值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成长以自我同一性探索为基调,在变化的学校环境中不断选择和表现其自我定位。学生的发展具有年级特点,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引导学生组织起来,开发潜能创造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顺势催化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是学校价值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 2435(2012)02 0133 08
value education through students’ growth of subject
li xiaowen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key words: value educationstudent as subjectegopotency developingabstract: to get out of predicament in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laws of students who are value subjects, and guide their unification of active self
transcendence and subjectivity with selfish tendency. the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self
identity is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value development.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s based on their exploration of ego. they constantly choose and display their orientation of ego formed in different stages in school environment. their development has their per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grades, displaying a regular change. therefore, the main path of value education is to organize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potency, construct school culture and stimulate their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伴随着社会转型,价值多元、道德失范,既为德育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让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困境。为改善德育困境,研究者们围绕“德”的内涵和“育”的方式致力探讨。在多样探讨中存在某种类似性,即拓宽价值标准,降低道德要求,让德育接近日常生活。无疑,探讨德育问题必须关注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境况,多元价值冲突和道德失范更使中小学教师面临困难。容易出现的偏差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僵化地延续着传统德育工作模式,一种是模棱两可地遵从新的观念。“僵化地延续”表现为离开儿童内在真切的体验,套路化地评价。成长总是伴随着问题,然而评价往往是两极性的抽象德性词汇。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在成长过程中有特定的含义,抽象而简单地归为某种道德品性,难以有效进行教育。“模棱两可地遵从”是社会转型过程价值难以抉择的现象,较多见之于中学。最常见的是面对各种流行,让学生们展开辩论,往往各执一词没有结果。在这种场合,教师不知该如何引导。另一种情况是,当学生交往发生冲突时,忽视了青少年的交往冲突缓解经历所蕴含的特殊学习功能,将原本需要淡化的问题放到全班进行讨论。
这些现象反映出教育实践中的困惑,说明价值教育研究更需要“立”的探讨。因道德失范带来的规范懈怠和德育疲软,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成为父母,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无力的家庭教育境况使道德失范困境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而是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驱散价值困惑和混乱,更需要明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