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ppt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评价的互通互认研究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组 2011.11 项目研究背景 项目来源——省职成教学会《关于组织中高职衔接专题研究的函》(学会〔2011〕10号)委托项目组承担子项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评价的互通互认”专题研究。 项目研究依据——项目研究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教职成〔2011〕9号)以及教育部近年来发布的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 主要参加人:李兴旺 孙敬华 史 健 戴 崇 陶家骏 余承辉 赵向军 毕守一 李宗尧 丁亚明 陈送财 项目研究的基本原则、目标 基本原则 能力本位原则:质量评价标准的能力本位应是以职业或相关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质量评价标准;设置设置能力本为的质量评价标准的目的是引导建立能力本位的教与学以及对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梯级纵深、层次沟通原则:质量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技能到素养的发展过程,尽量减少重复,整体考虑中高职的衔接。 操作性原则: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主体的衔接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便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也要便于学校的微观管理;既要体现学校教育行为的规范性,又能呈现较强的灵活性。 动态性原则: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应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预留调整空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要求。 整体优化原则: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系统,各要素应统筹兼顾,整体优化。衔接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于每个环节,体现其内在逻辑联系性和统一性。 研究目标 建立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新理念(克服显性障碍是制度障碍;建立两个层次相衔接和互相补充的体系) 构建出中高职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的框架(体现于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标准框架;评价的多元主体和主要载体等) 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评价标准,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全面接轨(解决好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接轨;解决好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评价标准的接轨) 实现国家资格证书体系与中高职技能认证评价标准最大对接(根据两个层次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等级、类型的职业技术资格证,构建内容清楚、层级合理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从而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实行学分制管理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全面贯通(采用学分设定与转换,高职免修与中职重复的课程,或通过补充学分达到高职要求) 建立健全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的相关制度(完善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政府的统筹管理和政策导向) 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衔接与互通互认 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及其内在联系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衔接 “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 中职 高职 专业设置的衔接(一是“相近对接”,如中职的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与高职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二是“拓展对接”,如中职的服装设计专业与高职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与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如中职的精细化工专业与高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课程标准的衔接 (英国的职业教育采取把教学单元分层的办法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每门课程分解成无数个单元,每个教学单元设有五个层次,中职学习1—3个层次,高职学习3—5个层次,基础和提高兼顾。 ) 学制上的衔接 (1、职高后三年制,也称为“3+3”制;2、普高后三年制,也属于“3+3”制;3、初中后五年制,也称为五年一贯制;4、“3+1”模式) 教学模式的衔接 (中职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高职采用“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的能力本位教学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 ) 基于中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评价标准框架 评价内涵(按评价主体) 学校评价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综合素质 用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