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剖学的研究及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解剖学的研究及进展.doc

穴位解剖学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刘瑾 2005-7-26 摘要: 而穴位一般分布在一定经脉循行的通路上,是人体脏腑经之气通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行的刺激点。“穴”有空隙聚集之意,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经脉的“脉气所发”(《素问·气府论》)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灵枢·九针十二原》),即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体表,施行针刺的特定部位,是内脏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的感觉点...... 1 引言   经络学说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经和络构成系统 [1] 使人体成一个完整的机体“经系经脉,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纵行主部分;“络”即络脉,有网罗的意思。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部分。而穴位一般分布在一定经脉循行的通路上,是人体脏腑经之气通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行的刺激点。“穴”有空隙聚集之意,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经脉的“脉气所发”(《素问·气府论》)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灵枢·九针十二原》),即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体表,施行针刺的特定部位,是内脏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的感觉点和反应点,也是诊疗疾病的反应点和刺激点。穴位与经络、脏腑、气血活动有密切关系,研究穴位的解剖形态结构与阐明经络实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 用解剖方法观察穴位的体形态结构   通过用解剖方法观察穴位的形态结构,分辨其神经干、大血管及淋巴管等分布情况,也称为穴位的大体结构。姜氏 [2] 研究表明,穴位大多是位于神经干或神经周围,穴位的血管形态学研究观察穴位的血管配布有规则性。胡佩儒 [3] 对手少阳三焦经穴解剖研究认为“穴位”内皆有较多神经分布。徐明海 [4] 也报道大多数穴位位于神经干或神经周围。   3 用组织学等方法观察穴位的显微结构   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穴位的显微结构逐渐被广大学者所揭示。人们用各方法如组织学方法等观察穴位的结构,分辨其神经、微血管及淋巴管分支等组织分布。有学者认为穴位与结缔组织关系密切。解剖每个穴位都能观测到一定厚度的结缔组织。沈雪勇 [5] 观察了胃经颈以下37穴位与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关系,结果表明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最相关的是筋膜,其次是骨膜,最后是关节囊。提示结缔组织可能具有传输能量和信息的功能,在经络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党瑞山 [6] 在胆经和肺经穴位的观察中也认为穴位与结缔组织有关。   Croley [7] 认为穴位区真皮乳头比非穴区多一倍,每个真皮乳头含有明显毛细血管袢,袢外包有交感神经,穴位上高的电传导性可能与含有交感神经的较密集的真皮乳头有关。Zerlauth等 [8] 通过对神门,足三里等穴位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真皮—皮下组织边界,穴位和盲点区之间存在明显组织学差异,穴区可见一条静脉,一条动脉及其伴行的神经纤维,在盲点区未见到种“特异束状结构”。证实了在穴位下有血管—神经束通过体表浅筋膜的孔道深向深部的“血管—神经束穿透体表筋膜”的假说,并且发现血管壁较窄的中膜内有较宽的内皮下结缔组织。   席氏 [9] 等在穴位处的表皮中发现缝隙连接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皮肤,认为表皮细胞间丰富的缝隙连接将导致该处皮肤导电性增加。王氏 [10] 等发现低阻区小神经束,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差异,亦即低阻线下皮肤中神经成分显著多于对照组区。Kerdall [11] 在动物和人体上观察到穴位上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小淋巴管、毛细血管、微静脉、神经束、神经丛和游离神经末梢等结构。   有学者 [12] 在小鼠拟阳明经络线皮肤内,发现神经—肥大细胞连接,在经线上发现人和动物的肥大细胞相对集中。王仲涛 [13] 在人皮肤内阳明经络线上发现了神经—肥大细胞连接,形成连接的神经终末与肥大细胞都呈P物质免疫阳性。有人发现穴位肥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相应的非穴区,穴位真皮组织中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呈弥散的成群分布,且在小血管、小神经束、神经末梢处较多,穴位是神经末梢、神经束、血管及肥大细胞相对集中的地方。   近年来研究表明穴位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有一定联系,穴位存在感受器和效应器,初级传入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是联系穴位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及内脏的桥梁。有学者认为肌梭—梭内肌是穴位的基本感受器,而大多数学者认同穴位的神经束和末梢感受器学说,认为穴位最普遍的感受器是神经末梢。说明不同部位的穴位,其感受器类型不尽一致,而游离神经末梢存在于每一穴位中。刘氏 [14] 认为穴位的物质基础是胶原纤维—管状结构。文献报道 [15] 采用光学变焦手持式视频显微镜,发现足三里穴位有呈束状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本村通郎 [16] 用扫描镜观察了针体附着组织,见到的是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以及神经末梢。   穴位纤维血管立体观察表明,穴位周围的血管袢分布及毛细血管数量同非穴区有显著差异。穴位显微淋巴管的观察发现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