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PM2.5与心血管疾病.ppt
大气PM2.5与心血管疾病 吕吉元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012.11.23 目录 细颗粒物(PM2.5)简介 PM2.5 流行病学研究 PM2.5 致病机制 PM2.5 致病机制研究 大气PM是指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 PM2.5简介 PM2.5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其它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在空气中可转化为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PM2.5简介 细颗粒物成分: 颗粒物成分复杂,含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无机成分(如NOX、O3、SO2等)、金属离子(如铅、锌等)。 PM2.5简介(细颗粒物标准) PM2.5简介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最大的调整之一就是将PM2.5 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这标志着PM2.5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PM2.5在我国的监测、预防、研究必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PM2.5简介(目前污染现状) PM2.5简介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在《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μg/m3时,人均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增加10 μg增加15%。 PM2.5每立方米浓度上升20μg/m3,中国和印度每年有约34万人死亡。 目录 细颗粒物(PM2.5)简介 PM2.5 流行病学研究 PM2.5 致病机制 PM2.5 致病机制研究 PM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 .急性暴露研究: Pope等以美国犹他州及西部郊区1994至2004年间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 86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和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探讨PM2.5急性暴露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水平提高10 μg/m3 ,急性缺血性心脏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 提高4.5% (95% CI:1.1%~8.0%)。 Pope CA 3rd,Muhlestein JB, May HT, et al. Ischemic heart disease events triggered by short-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Circulation, 2006,114:2443-2448. 另外一些研究开展了减少PM暴露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PM2.5水平下降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下降、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例如2009年1月,世界著名流行病专家Pope等研究结果表明:排除吸烟习惯、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干扰因素后,细颗粒物(PM2.5)每下降10μg/m3,美国人平均期望寿命提高0.61±0.20年(P=0.004)。这是首次研究证实降低空气污染有助延长人的期望寿命,这一结果大大增强了研究者深入研究细颗粒物的信心。 Pope CA 3rd, Ezzati M, Dockery DW. Fine-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life expectancy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2009,360:376-386. PM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暴露研究: 最早进行慢性暴露研究的是Dockery 等对美国哈佛等6城市进行的队列研究。8 111例成人为研究对象,随访14~16年。研究的6个城市中,污染最重与最轻的城市,其标准死亡率相对比为1.26 (95% CI: 1.08%~1.47%)。1 401例确认死亡病例中,646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该研究首次提出大气污染物的长期暴露与不良健康效应的关系,并发现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相关性,且PM2.5以及硫酸盐与患者死因相关性最大。 Dockery DW, Pope CA, Xu X, et al.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six US cities. N Engl J Med, 1993,329:1753–1759. PM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主要致病成分研究: Ostro B等分析了2000至2003年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气PM2.5 成分与心血管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9种
本人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10年,做过实验室QC,仪器公司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擅长解答实验室仪器问题,现为一家制药企业仪器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