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经》“藏象病因”认识论及应用研究.pdf
光 明中医2010年 2月第25卷第2期 CJGMCM February2010.Vol25.2 ·189 ·
愈。其高者越之 ,越以瓜蒂、豆豉之苦 ,在上者涌之以 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足见保持气机条畅的重
赤小豆之酸 ,此所谓酸苦涌泄为阴。本方药性较峻 ,中 要性。而在 《伤寒论》中,无形邪热与有形 的病理产
病即止 ,不可过剂。治法 以涌吐痰实。 物 ,均可导致机体邪气郁结、气机不畅,其病因主要与
6 虚热上扰而胸满 与寒、热、痰 、虚有关。而此证主要涉及肺 、心、肝、肾,
《伤寒论}310条 :“少阴病 ,下利咽痛 ,胸满心烦 , 临床应加以注意 ,考虑周全。
猪肤汤主之。”下利则阴伤 ,虚热循经上扰 ,经气不利 , 胸满其治法灵活多变 ,临床上应时刻针对病因,消
故见咽痛 、胸满 、心烦诸症 。方用猪肤汤,本方由猪肤 、 除致病因素 ,而非单纯用行气之品,始能气畅满消。外
白蜜 、米粉组成 ,《长沙药解》有云:“猪肤 ,利 咽喉而消 邪陷入可用麻黄 、桂枝等宣散表邪 ,郁热可用豆豉宣郁
肿痛,清心肺而除烦满。”肺金清凉而司皮毛 ,猪肤善 除满等。 《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医著也有涉及胸满的
于清肺 ,肺气清降,浮火归根 ,则咽痛与烦满 自平 ,此为 辨治 ,有从瘀血、痰饮等来论治 ,使本证的辨治更加全
甘润平补之剂。治法以清热润肺 ,利咽除满。 面 ,我们在临床上应进 行四诊合参 ,辨证论治 ,灵活运
在 《伤寒论》中,论及胸满的条文有 9处,载方 6 用经方 ,方能奏效。
首。本文将胸满按其病因、病机、治则 、方药分类述之。 参考文献
仲景对此证的论述 同中有异 ,常中有变。通过对有关 [1] 方家选.伤寒论辨治胸满析义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条文的归类分析 ,笔者认为i胸满的成 因较多 ,外伤与 2007,5(10):19-20.
[2] 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2007:712-714.
内感均可导致胸满的发生 ,而胸满的发生与气机不利
(本文校对 :h海龙 收稿 日期 :2009—08—11)
关系密切。 《素问 ·六微 旨大论》有云 :“出入废则神
《内经》“藏象病因认识论及应用研究
王进 湖北中医学院(武汉 430061)
摘要:《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病因的阴阳分类法、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和病因的“藏象”分类法。“藏象病因”认识
论是 《内经》的一个最有特色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是将病因的研究纳入 “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 “藏象”紧密关联,形成
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辨证思路和模式:分析病因,解析特性,“同气相求”,归类五行,进而准确把握病位,洞察病机,诊治疾病,具
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藏象病因;方法论;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2.00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02一Ol89-03
目前,探讨 《内经》对病因的认识主要形成了二种 径 ,晋朝陶弘景提出疾病发生的 “三 因论”,宋代 陈言
观点:一是病因的阴阳分类法 ,见于 《素问 ·调经论》, 提出 “三因学说”,以及最终形成 了中医学教科书对病
曰:“夫邪之生也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 , 因认识 ,即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得之风雨寒暑 ;其生于 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 ,阴阳喜 其它病因等。然而 ,这些研究却忽视 了 《内经》的一个
怒。”是 以病 因致病部位 内外 的阴阳属性为划分标准 最有特色 的、有重大应用价值 的分类研究法,即 《内
论病因;二是病 因的三部分类法 ,见于 《灵枢 ·百病始 经》对病因的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