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教育研究》2009 年第 1 期(总第 21 期)
德育理论研究 Study on Moral Education Theory
底线伦理·幸福·感性智慧 何雪莲
德育论——“场”的失衡与重塑 何晓雷等
德育方式研究 Study on Moral Education Method
教育中的知识形式 柴吉川
灌输与教育:执其两端,取其中央? 代贝
德育与现代制度建设 Moral Educ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试论德育变革中的制度建设问题 刘长海
信托责任与德育 汪昱雯
底线伦理·幸福·感性智慧
——论道德教育的可能生成
何 雪 莲
(中国传媒大学高教所,北京, 100024 )
摘 要:在一个人心解放的时代,道德失去了过去统摄人心的力量;而利益至上与利益争夺的事实,
迫使道德不得不让位于利益权衡和策略选择。道德教育知难而退,向底线伦理收缩,并不能使人们满意,
因为人心的向善,始终是个问题,道德教育始终对此负有使命。而借着寻求个人幸福的目的,高调挺进,
说得多做得少,则是某种不负责任。道德教育要重新获得生机和尊严,要在规范灌输的基础上,直面真实
的生活,关注人的思想与情感,致力于感性智慧的生成。感性智慧具备价值澄清学派的怀疑气质,以及应
用伦理学的务实。感性智慧所激发我们的,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自我提升,而是通过重新理解人心,再重
新理解当代文化建设。
关键词:道德教育;三人模式;感性智慧
一、人心解放与利益至上
礼法政治退出私人空间后,迎来的是人心的解放。教育(或者说“教化”),或许是在
[1]在这个崇尚个
礼法政治退出私人空间之后,仍然可能触及到中国人心性的惟一政治形态。
体自由的现代社会,道德教育能够做什么?
为了研究教育,我们必须经常回过头来研究社会。正如吉登斯指出的,在前现代社会,
传统虽然可能无理和独断,但这反而维持了精神和生活的确定性;在现代社会,我们更相信
理性,可是理性引发的怀疑精神,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却削弱了精神和生活的确定性。[2]
在这样一个易滋生无政府精神的时代,道德教育更形艰难。无政府精神尽管示以不同面目,
但都同样厌恶任何带有规定意味的东西,而任何一种道德规范,就其日复一日的传授方式而
言,都很容易遭到嘲笑。
那么,关于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希望什么?沿波寻源,这个问题又可以还原成道德能做
什么?要获得可信的回答,就得越过主流话语的声音,看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如
果一个社会总让诚信的人吃亏和失败,那么,人们就会把“诚信”这个概念的真实意义正确
地解读为“失败和吃亏”。语言欺骗不了逻辑和事实,人们只按照逻辑和事实去理解语言。
从根本上说,道德行为必须同时是具有优势的生存行为,否则就不仅可疑而且行不通。[3]
换言之,人们对道德的信任度源自它在生存博弈中的实效。如果一个道德话语不能在德
与利之间建立一致性,就必定是个失败的话语,就最多能获得口头支持,而难以成为实践选
择。这里说的利益,不能仅仅局限于权力和财富,它们只是利益的表现形态。“我们无须幼
稚到这种地步,在这个园子里争夺萝卜的时候,就羡慕那个园子里的萝卜无人问津,以为那
些人对白菜的争夺,都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拥抱。”[4]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相信对生活问题的道德解决,并且把道德想象成康德式的理性先验
绝对命令,但很少考虑这样一个事实:道德从来就和各种欲望、想象、权力、责任和利益分
不开。斯金纳就试图通过心理学证明,人们趋善避恶的道德观念,其真正底牌只不过是趋奖
避罚的利益观念。
2
这就是道德的困境:如果一种道德仅仅局限在伦理范畴内操练,这种道德的有效性是可
疑的;而一旦涉足政治范畴和经济范畴,道德更加举步维艰。在政治游戏中,优先被考虑的
是权力规则而不是伦理规则,正如在经济领域中,利益争夺总是以效用最大化为旨归。对于
大多数人,道德从来只能抵抗微不足道的诱惑。事难两全,我们必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