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凌翌论文.docVIP

35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凌翌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凌翌论文.doc

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Close to working position, study and build software technology field of high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凌(翌(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300191, 300191) 摘要:本文从我国软件行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岗位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岗位需求。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IT产业高速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约50万人,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20多万人。此外,还有20多万人在社会各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研究等相关工作。急缺两大类人才:一类是既懂技术又管理的人才;另一类所谓“软件蓝领”,即基层的编程操作人员。590108)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在软件技术领域内从事计算机程序开发、软件编码测试、软件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满足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无缝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形式仍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特色不突出。出现了要么倾向于本科教育,要么倾向于中职教育,定位不明确,造成毕业生难以对口就业的局面。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缺少情境教学,学生学习盲从;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吻合得还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课程总数多,注重理论教学的学科体系,忽略实践教学的主体体系的倾向,职业岗位和任务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教学方法不灵活 许多学校仍旧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习惯于按现行计划系统传授知识,以教材为核心,学生听记,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僵化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实训条件不共享 各学校都有一定的实验实训设施,但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学校学校却只建有少数的实验室。校企合作开展,但效果却不,学校有热情,但企业不积极”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坚持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理念 图1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图 (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优质课程体系 按照确定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任职岗位群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以网页设计开发岗位为例,(见图2)。 图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图 在构建的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程学习领域是用来完成岗位能力递进、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框架。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用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高职高专层面,由教育部主管部门倡导推广“工学结合”的思想,强调根据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做学融合。[2]这一举措在许多著名的职业院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3]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项目为例(见表1)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企业岗位工作实践,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 以技术临床实际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定位可以用“必需”和“够用”教、学、做一体化。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探索与企业岗位零对接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就业岗位需求,以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出发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等个参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设实训室,开设的实训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得学生出校门就可顶岗工作。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师德建设,切实提高素质教师进行锻炼,使专业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注意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做兼职教师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需要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教授内容和方式并且在方面能够作为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起模范作用。强化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参与合作的依托职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