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湖泊沉积记录
陈诗越1, 2,于兴修1,吴爱琴2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08;2.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摘要:长江中下游湖群区,历来是人类最活跃的场所,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湖泊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的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湖周滩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入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而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龙感湖;湿地;富营养化;湖泊沉积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4-0526-0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地区。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湿地被大规模垦殖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功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湖泊水环境急剧恶化,不少湖泊富营养化形势严峻,水质化缺水在很多地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但对于富营养化发生过程与机制研究目前还远远落后于生产实际的需要[3]。湖泊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方面的信息,可以用来重建湖泊及其流域湿地过去变化的历史。本文拟通过对龙感湖中心钻孔沉积物的研究,探讨近百年来龙感湖地区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及其原因,以期为湖泊水质净化、维护湖泊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
龙感湖(29°52′~30°5′ N,115°55′~116°17′ E)位于安徽和湖北两省交界的宿松和黄梅境内(图1),系古长江变迁与跨长江两岸古彭蠡泽解体后的残迹湖。该湖为过水性湖泊,现湖面高程12.1 m,最大水深5.3 m,平均水深3.78 m,长29.5 km,最大宽21.1 km,平均宽10.72 km。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湖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0世纪50年代前原有湖泊面积578.95 km2,此后由于大量围垦,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到现有的316.2 km2,湖周湿地自然植被也遭受巨大破坏[4]。
1 近百年来龙感湖营养化过程记录
1.1 沉积硅藻组合记录
图1 龙感湖地理位置
Fig. 1 Longgan Lake geography and core site
硅藻作为指示过去湖泊酸度、盐度和营养变化最有价值的生物指标之一,在湖泊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5]。在长期受人为干扰的湖泊中,湖泊营养态的转变会引起硅藻组合的变化[6, 7]。国外研究表明,在北美工业革命时期,湖泊富营养化普遍发生,贫营养硅藻属种逐渐被耐营养属种所取代[8]。我国东部地区浅水湖泊,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就相当频繁,而近百年以来湖泊的富营养问题日趋严重。在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和趋势方面,硅藻的生存演化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龙感湖中心钻孔主要硅藻属种鉴定表明[9],剖面沉积物中硅藻共27属近100个种。主要底栖种类以小型Fragilaria属如:F. construensv.venter,F. construens v. binodis,F. pinnata 和一些Pinularia,Navicula种类,Anomoeoneis costata等比较常见;浮游种以Aulacoseira granulata最丰富,极少出现Cyclotella类型如C. distinguenda,C. stelligera等;附生和底栖附生种类以Achenanthes minutissima, Cocconeis placentula,Epithemiazebra,Gamphora libyca等为主,Eunotia种类在整个剖面均很丰富。钻孔沉积中常见的Cocconeis placentula, Gomphonema parvulum, Cymbella laevis等主要生长在营养程度较高的水体中[10]。根据对龙感湖附近数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硅藻分析结果,Aulancoseira grannulata在一些中营养湖泊中占绝对优势,而在富营养至重富营养湖泊中,其含量减少。Bennion [11]认为Aulancoseira种类在高的总磷浓度的水体中有较低的竞争力,小型底栖Fragilaria属种主要适应于光照充足、透明度较大的水体。但在调查的湖泊中,由于缺乏贫营养水体,小型Fragilaria属种极少出现。剖面中这些Fragilaria属种变化的规律性显示出它们对环境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因此硅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