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锋: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道路——论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派的农村建设思想.docVIP

于乐锋: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道路——论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派的农村建设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乐锋: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道路——论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派的农村建设思想.doc

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道路 于乐锋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在探讨强国富民道路的时候,都认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学派都从各自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一定的农村发展道路。一定意义上说,乡土建设学派是一种立足农村通过乡村内部人、组织和文化的改造而进行的“内发型”的农村发展之路;工业化学派则是一种“发展实业振兴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外推型”农村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乡村建设学派;工业化派 [作者简介]于乐锋(1983—) 男 ,山东泰安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05级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政治界所关注的依然是那个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使中国走上强国富民的现代化之路。围绕这一问题,以诊治社会疾病,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家们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并且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立足点不同形成了“以农立国”的乡村建设学派和“以工立国”的工业化学派。 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寻找中国富强之路,就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封建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对多数,他们依靠农业和传统的手工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农村昔日的宁静,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破产;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大量涌入,又破坏了中国农村传统的手工业生产。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农业经济凋敝不堪,农民生活痛苦万状,救济农村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左右中国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可以说,无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来说,还是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农村问题是中国的一大主要社会问题。针对这一实际,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派从各自对社会的理解出发提出了自己解决农村问题的路径。 一、 乡村建设学派农村发展道路(一种“内发型”的农村发展之路) 乡村建设学派的参与者,尽管各自的学术理念和政治背景不同,但都具有强烈的“重农”思想,主张立足农村以发展农业,从农村内部出发来解决农村问题,走一条“内发型”的农村发展之路。我们可以从乡村建设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和晏阳初的理论来理解这一学派的农村发展理论。 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的困境尤其是农村的衰败,原因在于西方势力入侵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一直以乡村为本,然而最近实行的历次变法维新、革命等,都先从上层中央政府改变起,再逐渐延到农村,因此未能解决问题。社会是有机的,要为社会开生机,必须从根上开,即应该从乡村入手来解决中国尤其是农村的问题。而乡村建设最要紧的就是培养农民自觉和乡村组织。这种新的乡村组织是一种政治和教化合一的自治组织,是从办乡学村学开始,通过乡学村学改造乡约村约,并进而从乡农学校中分化出乡村的监督教训、行政和立法的自治组织,以取代原有的乡公所、区公所,从而成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同时,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西洋人所走过的工业化与都市化道路,于梁漱溟看来,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应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这条路即是从农村引发工业,以乡村为本而繁荣都市。 晏阳初则主要从教育出发来改造社会尤其是乡村的个人及其生活方式。晏阳初等人通过详细研究,发现在中国人尤其是农民身上存在着四大缺陷,这就是“愚”、“穷”、“弱”、“私”。所谓“愚”,即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不但缺乏知识,简直是目不识丁;所谓穷,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就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根本谈不到什么生活程度。所谓弱,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无庸讳言简直就是病夫,现代科学医疗,公共卫生等,根本谈不上。所谓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知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现代公民知识的训练。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与平教会提出实施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主要措施包括推广平民文学、平民艺术、农村戏剧三项,解决农民“愚”的问题;以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包括农民生计训练,向他们传授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合作组织,改良动植物品种,提倡手工业和其他副业等,解决农民“穷”的问题;以卫生教育培植强健力,通过设立县级系统的卫生保健制度,普及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开展传染病防治等,解决农民“弱”的问题;以公民教育培植团结力,通过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公民知识的传授,解决农民“私”的问题。 简而言之,在乡村建设学派眼里,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通过乡村内部人、组织和文化的改造走一条“内发型”的农村发展道路。 二、工业化学派的农村建设理论(一种“外推型”的农村发展之路) 与乡村建设学派不同,尽管工业化学派也认识到农村问题的重要性,但他们认为应该集中一切资源发展工商业,以此带动农村的改进,因此,工业化学派是一种立足于农村外部的“外推型”的农村发展理论。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