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_揭示物质结构奥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原子分子论 元素周期律(表) 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 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实验方法上的改进 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割,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3、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气体分子是由几个原子构成的。 1860年,国际化学界确立了原子分子论。 6、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确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启示: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几代师生都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然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红外光谱仪 电子显微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X射线衍射仪 四、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和碳纳米管的结构模型 思考? 以上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什么? 信息科学 形状记忆合金 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 氨基酸 DNA 1、为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结构决定性质 2、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根据物质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光导纤维内窥镜 3、分离或合成预期性质的新材料。 * *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专 题 一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碳原子的四价 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 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 电子 氢原子光谱 元素的放射性 红外光谱 电子显微 原子吸收光谱 X射线衍射 4、1869年,已有63种元素为科学家所认识,门捷列夫将各元素按原子量的变化联系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 5、19世纪中叶以后,近现代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有了飞速发展。 (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物分子中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即原子。 1、德谟克利特等 2、道尔顿原子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 实心球体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1904)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葡萄干面包式” 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卢瑟福原子模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5、波尔原子模型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轨道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1) 原子核外电子在具有确定能量的轨道上运动,当原子不受外界影响时,电子既不吸收也不放出能量。 (2) 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轨道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 (3) 当电子吸收了能量(如光能、热能等),就会从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处于能量较高轨道的电子不稳定,会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E2)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E。)轨道时发射出光子,发出光的波长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揭示了光谱线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由于这一开拓性的贡献,玻尔获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理论也不是十分完美,在解释氢以外的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线时,就只能做出近似的估计,无法定量计算。科学家们经过13年的艰苦修改、验证、论证,终于在1925年~1926年,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其核心是薛定谔波动方程。该模型已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 6、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