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太平洋中国合同区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pdf
No.1
第28卷第1期 海 洋 学 研 究 V01.28
0l0
20 1 0年3月 oFMARINESCIENCES Mar.,2
JoURNAL
文章编号:1001—909X(2010)01-0032-07
东太平洋中国合同区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的
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张东声1’2,王春生1,杨俊毅1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摘 要:分析并研究了东太平洋中国合同区深海沉积物中的微型生物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和总有机
碳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微型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为表层最高,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
而降低;生物量(以C计)的水平分布特征为东区高于西区,变化范围为0.052~0.386
og/cm2,生物量
最高值出现在东区的ES0503站位,生物量最低值出现在西区的WS0505站位。总叶绿素含量的空间
分布特征与微型生物生物量相同,变化范围为0.083~0.272
pg/cm2。总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与微型生物生物量基本一致,变化范围为0.349%~O.453%。相关分析显示,深海沉积物微型生物生
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的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总有机碳含量与微型生物生物量和总叶绿素
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总叶绿素含量是微型生物生物量水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小型底栖
生物、生物扰动和底流等环境因子也是影响沉积物中微型生物生物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微型生物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深海沉积物;东太平洋中国合同区
中图分类号:Q178.53 文献标识码:A
开采价值的区域之一,未来对该海域的开采活动将
0 引言
不可避免地对深海环境造成影响【9]。微型生物既是
热带东太平洋属于典型的高营养低生产力海域 分解者又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深海海底生物群
(HNLP),受上升流的影响,水体中营养盐丰富,但生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5%以
物量相对较低。该海域具有较高的POC通量,在 上noJ,在深海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本
JGOFS计划中对热带太平洋海底沉降环境的研究表文通过分析、研究深海沉积物中微型生物生物量的
明,这一海域POC的沉降速率很快【1],能够使大量具分布特征,进一步了解该海域深海海底生物的地球
有活性的浮游植物碎屑到达海底并得以保存[2q],成化学过程,为评价深海采矿对环境的影响等提供重
为深海海底微型生物的主要食物和能量的来源[4],在 要参考。
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世界各国科学
1材料与方法
家的研究热点[5-8]。
本文研究的海域位于东太平洋中国合同区,该区 1.1调查区域与样品采集
域是多金属结核分布的主要海域,是世界上最具商业 2005年8月,利用围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9—01—08
(20081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JG0724、JG0722)
作者简介:张东声(1980一),男,山东青岛市人,硬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洋生态学研究。
万方数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pdf
- 不同气候条件膨胀土路堤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pdf
- 不同水温和水质理化因子对糙海参摄食_生长影响研究.pdf
- 不同沉水植物对Cu_Pb_Cd_Zn元素吸收积累差异及规律研究.pdf
- 不同温度对扬州盐水鹅品质的影响.pdf
- 不同温度条件下徒骇河沉水植物腐烂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01100.pdf
-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太湖西五里湖沉积物氮磷形态的时空分布_俞海桥.pdf
- 不同生育期遮光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pdf
- 不同生长阶段人工养殖史氏鲟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_宋永康.pdf
- 不同硫化物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及机理.pdf
- 东太平洋大青鲨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海洋渔业F.pdf
- 东方海洋:关于日本地震海啸对公司业务影响情况的公告2011-03-16.pdf
- 东昆仑阿拉克湖早更新世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_王朝文.pdf
- 东昆仑马尔争古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及构造意义.pdf
- 东沙洲公众填料覆盖对海洋生态影响的环境评估引言.pdf
- 东海假长缝拟对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httpwwwcqvipcom.pdf
- 东海南部海洋净初级生产力与鲐鱼资源量变动关系的研究.pdf
- 东海地球动力学环境与过程的同位素证据及盆地动力学模式_许红.pdf
- 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pdf.pdf
- 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