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影响力》笔记作者:?阮一峰日期:?2013年8月23日网上流传一份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的推荐书单。其中有一本心理学著作《影响力》,芒格是这么说的: 这本了不起的书,解释了我们如何被他人操控,可别犹豫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据说,芒格特别喜欢这本书,还向它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Cialdini)赠送了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值10万美元)。因为芒格的推荐,我就去读了这本书。它主要介绍了6种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具有说服力,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影响他人。我的总体印象是,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读完以后,一方面可以学会一些说服他人的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一些被他人影响的风险。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啰嗦。书里的6种心理行为模式,其实都很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但是作者写了300多页,冗长拖拉,条理不清,读起来很累。更糟糕的是,为了拉长篇幅,它对一些很简单的心理现象,做了过度解释,令人感觉非常牵强。举例来说,书里有一条结论是: 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那些东西相比,人们更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东西。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都不用解释:来之不易就意味着获取成本较高,属于贵重的东西,当然会被珍惜。可是,作者用了整整八页解释这句话,还举了一些我认为很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例子。 当学生们要经历肉体痛苦才能加入一个团体时,他们对这个团体的评价往往会更高。一个女学生在加入时遭到电击的次数越多。她就越会让自己相信,这个团体的成员都非常聪明有趣,举办的活动也非常有吸引力。为了让新成员珍惜成员资格,而必须对她在加入时进行多次电击。这种行为不仅变态,而且在逻辑上有漏洞,因为最后招进来的只能是那些喜欢被电击的人,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当然会有认同感!这样的段落在书中还有很多。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就是:闪光点与缺陷都很明显,写作风格糟糕。下面,我摘录书中提到的一些心理学实验,这是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第一章心理影响实验1:插队一个心理学家跑到图书馆,请排队等候复印的人帮她一个小忙。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当她这样说时,60%的人答应了。然后,她换了一种说法:对不起,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因为我要复印几页纸。她只多加了两个字因为,但同意的人居然增加到了93%。虽然心理学家早就知道,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这个实验证明,只是听到因为两个字,人们就会认为她是有理由的,从而给予帮助。这证明了人类存在心理定势,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第二章互惠(Reciprocity)实验2:捐款信美国伤残军人协会每年发出很多募捐信,经过统计,18%的收信人会捐款。有一年,该协会主动在信中放了一个小礼物(比如背面涂了不干胶的标签),结果捐款率几乎翻了一倍,35%的收信人捐款了。这说明人们存在互惠心理,接受别人的礼物后会有一种负债感,觉得自己应该回报。所以,先给予别人一点小恩小惠,然后再提出请求,将会大大提高对方答应请求的可能性。实验3:陪同参观心理学家来到大学校园,询问大学生们是否愿意陪一群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只有17%学生表示愿意。心理学家换了一种说法,先问你是否愿意每周为少年犯提供2小时的咨询服务,至少坚持两年?所有人都表示不愿意。心理学家又问,那么你是否愿意陪他们去参观一次动物园呢?这一次,50%的学生表示愿意。可以看到,让对方先拒绝一个更大的请求,会使得另一个较小的请求被接受的可能性上升三倍。心理学的解释是,人们不喜欢有负债感,当你拒绝对方的时候就会形成潜在的负债感,即使你实际上没有欠对方任何东西。为了做到不亏欠,人们往往会同意第二个较小的请求。另一方面,这里还涉及心理学的对比原理,因为两个请求形成对比,使得第二个请求看上去不那么过份,所以更有可能得到同意。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如果你要向别人推销,就要先展示质次价高的商品;如果你要向别人借钱,就要先开口借一个很高的金额。这样会增加第二个请求被接受的可能性。第三章承诺和一致(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实验4:看管物品心理学家在海滩上随便找一个人作为实验对象,在离他1米的地方,放下浴巾,很放松地躺在上面,听着便携式收音机传出来的音乐。几分钟之后,心理学家从浴巾上爬起来,向大海走去。过了一会,一个假扮的小偷来了,拿起收音机就走。通常情况下,实验对象都不愿冒险去阻拦那个小偷。在20次的实验中,只有4个人挺身而出。心理学家改变做法,在下海游泳时,口头请求实验对象帮忙照看一下东西,所有实验对象都答应了。当小偷再来拿收音机时,20个实验对象中有19个人挺身而出。他们追赶着小偷,叫他停下来,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