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全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本门课的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发生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里的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本门课程的目的:探讨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规律,以指导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种传递现象的联系: 典型的热质交换设备: 专业研究范围框架: 本门课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门课是将专业基础课和多门专业课中涉及的大量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的共性提炼出来,经过充实整理而形成的一门新课程。其定位是专业基础课,通过共性基础知识的介绍,以专业中现有的技术解决专业中实际工程问题。 本门课的作用:将专业基础课与其在专业上的应用结合起来,架设起专业基础课和技术课的桥梁。 课程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课程体系结构图: 第二章 热质交换过程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讨论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的基本机理和规律 建立传热和传质同时进行的热质传递模型 阐述传质传热的基本规律,重点分析传质过程对传热的影响规律 2.1 传质概论 当一个系统内包含着两种组分,如果它们浓度各处不同,系统内任一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物质传递称为传质或称质交换。 2.1.1 几个基本概念: 质量浓度 质量成分(分数、百分数) :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分子浓度 ) 摩尔分数(成分,百分数) : 2.1.2 物质的速度和扩散通量 传质的速度 绝对速度: 主体流动速度(平均速度): 扩散速度: 传质的通量 绝对传质通量: 扩散传质通量: 主流(平均)传质通量: 物质传递的基本方式有二,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二者共同作用称为对流质交换。 分子传质是静止系统中的传质,可由浓度梯度(质扩散)、温度梯度(热扩散)和压力梯度(压力扩散)产生,一般工程中不考虑后两者。质扩散与传热中的热传导相比拟; 对流传质是壁面与流体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它可与传热中的对流换热相比拟。在紊流流体中的质交换称为紊流扩散,此时一般忽略分子扩散。 2.2 扩散传质 2.2.1 菲克定律(二元组分互扩散) 前提: 2.2.2 气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扩散(单向扩散) 2.2.5 扩散系数及其测量: 分子的扩散系数表示它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的物理特性之一,主要依靠实验测量其值。 气体中的扩散系数大于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固体中的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物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及其温度和压力 2.3 对流传质 对流传质是指流体与物体壁面接触时相互间的传质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由流体位移所产生的对流作用,同时也包括流体分子间的扩散作用。这种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的综合称为对流传质。分子扩散起着重要的组成作用,但流体的流动确是其存在的基础 2.3.1 对流传质系数 类比对流换热的牛顿公式: ,也可写出对流传质公式: 对气相浓度采用分压力表示 2.3.2 浓度边界层及其对传质问题求解的意义 在对流交换过程中,贴近壁面处总有一层浓度边界层存在,其值大小与其扩散系数有关,扩散系数越大,其边界层厚度越大。 引入浓度边界层的概念后,对浓度边界层,代表质扩散渗透层厚度,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传质主要依靠微观分子质扩散,壁面组分在进行传递时,先以分子传递的方式通过浓度边界层然后在向流体主体进行对流传质,在稳态情况下: 求解对流传质系数的步骤: 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得出速度分布; 求解传质微分方程得出浓度分布; 由浓度分布,得出浓度梯度; 由壁面的浓度梯度得出对流传质系数。 另一种求法: -传质膜厚度, 主体流速 越高, 越薄,则 越大,即传质系数越高 边界层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把描述主流区和边界层区的控制方程简化至较易求解的形式,把对流传质的阻力都放在边界层区域内,这样可以通过边界层内的扩散分析确定浓度分布,求得对流传质我们最关心的边界层参数-传质系数 2.4 相际间的对流传质模型 薄膜理论:1904年能斯特提出,其基本观点:在流体壁面存在一层附壁的薄膜即边界层,当流体流过时,边界层与主流层接触并不相混合和扰动,边界层内稳态扩散且组分浓度呈线性分布: 渗透理论: 在设备中进行传质过程而当气液还未接触时,整个气相或液相内的溶质是均匀的。当气液一开始接触,溶质才渐渐溶于液相中,随着气液接触时间的增长,积累在液膜内的溶质量也逐渐增多,溶质从相界面向液膜深度方向逐步渗透,直至建立起稳定的浓度梯度。这一段时间称为过度时间。按渗透理论预计的传质速率比双膜理论的为大。本理论建立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是强调了形成浓度梯度的过度阶段;因讨论的是从气液界面至液相主体的传质,渗透理论的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