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学生物学中德育渗透的总结与思考.doc
关于中学生物学中德育渗透的总结与思考
贾长红
摘要:近年来,如何在中学生物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有不少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将其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为注重生命科学史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认真分析教材,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生态道德教育针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前人德育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等具体问题上已经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教育学生尊重人类的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学生尊重动物的生命为外延,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为长远目标的一种德育教育近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上海市在对高中教材内容仔细分析基础上,将其分为珍惜生命篇:教材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等;关爱生命篇:教材中的遗传与优生、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以及专题SARS、艾滋病与毒品等;尊重生命篇:教材中的选用生物材料所做的实验;欣赏生命篇:教材中的生命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野生生命的保护等一位教育家指出,我们的影视传媒和学校要多树立遇到挫折能健康积极解决问题的榜样,不要过多展示死亡。另外他还说,中国青少年亟须普及死亡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到死是怎么一回事,同时也让青少年体会到死亡给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新陈代谢对立统一规律生命活动调节揭示质变量变规律遗传和变异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从进化论主要知识板块来阐述进化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在进化论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授课,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提高识别真伪科学的本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德育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造就具有优良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素质的人目前生态德育处于边探索边实践的阶段教师必须积极关注生活中的事件,巧妙地将之引入课堂,利用它们来进行。沙尘暴天气,用现象对人与环境的关系作进一步的阐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而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德育内容;又如,年云南滇池、江苏太湖等湖泊都爆发了大范围的蓝藻肆虐繁殖的现象,甚至2007年太湖流域的居民日常生活的自来水供应曾一度告急,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这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来进行教学,如可以用藻类植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活环境来解释蓝藻的疯长,更可以用滇池、太湖等水域周边的水污染来解释造成蓝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并由此自然而然地渗透出保护环境的德育因素来。渗透循环经济意识让高中学生具备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生物课程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人与自然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与社会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人与美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图像系统对于培养中学生具有感受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促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也有益于激发教师们更深入的思考充分利用生物教材生物学知识蕴藏着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因素,适时常桂华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中学生物学2007, 23(10):27~28
[4]周湘.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生物学通报,2006 , 41(12) :50~52
[5]王伟平.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周兴莲 生物学2005 , 30(6):33~34
[7]邢延文 在遗传和优生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2005 , 30(11):30~31
[8]沈霞 死亡教育--生物学教育的新课题2006 , 31(4):10~11
[9]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17
[10]倪志龙陈晓芸李绿庄浅析进化论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2006 , 31(6):7~9
[12]沈霞余胜光生态德育——生物学教育的新课题 生物学2007 , 32(9):4~6
[13]孙秀玲 生物学2006, 31(8):12~13
[14]徐敏 生物学2005, 30(1):23~24
[15]胡继飞.关于生物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 , 25(2) : 50~51
[16] 吴晓露. 义务教育新课标生物教材中人文问题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07,23(6):63~64
[17]王琦环, 赵宏宇. 生物工程专业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