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分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患者的体位    选择正确的体位,对于取穴准确、操作方便、持久留针 和防止针刺意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部分重症和体质虚 弱,或精神紧张、畏惧针刺患者,其体位选择尤为重要。若 体位选择不当,取穴不准,操作不方便,不能持久留针,甚 至容易出现晕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 选择体位的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操作; 便于患者舒适、持久。 临床针刺时的常用体位 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的腧穴。仰卧位舒适自然,全身放松,不易疲劳,宜于持久,为临床最佳体位。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虚病重者尤为适宜。 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颜面、颈前、上胸部以及肩部与上、下肢前面、侧面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肩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以刺押手势分法   1.单手进针法 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即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协同进针。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爪切法: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 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 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 (2)夹持法: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 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 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 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多用于 长针进针。 (3)舒张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 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行针时,左手食中两指 可夹持针身,以免弯曲,在长针深刺时常用此法。对于皮肤松 弛或有皱纹的部位,可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 针。 (4)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 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 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 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 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 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 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 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2.捻转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 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 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捻转角度的大小 、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使用捻转法时,指力 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 ,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 局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 二者的幅度均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 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1.循法    2.弹法 3.刮法    4.摇法 5.飞法 6.震颤法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判 定患者经气盛衰、病候预后、正确定穴、行针手法、 针治效应的依据。古今医家无不重视针刺得气,得气 的意义: 1.得气与否和疗效有关 2.得气迟速与疗效有关    3.得气与补泻手法有关 1.提插补泻(重插轻提为补,反之为泻) 针刺异常情况与注意事项 一、晕针 (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三)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四)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