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纸钱风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的纸钱风俗.pdf

民 俗 志 唐宋时期的纸钱风俗 陆锡兴 纸钱之起源 古代的冥币中纸钱使用最多,影响最大 ,但是纸钱何时产生一直 是不甚明了的事。纸钱的产生时间,前人认为大致在两个时期 :一是魏 晋南北朝说 。唐封演 《封氏闻见记 ·纸钱》云 :“纸乃后汉蔡伦所造 ,其纸 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次之东晋说 ,《法苑珠林》云 “纸钱起于殷长史” (宋戴埴 《鼠璞》引文)。殷长史即殷仲文 ,东晋著名文学家 ,曾为刘裕镇 军长史。更有南齐东昏侯 以纸钱代束 帛之说。“南齐废帝东 昏侯好鬼神 之术 ,剪纸为钱以代束 帛”(宋叶口口 《爱 日斋丛钞》引 《杜诗辨证》载 《文宗备问》)。另一种为唐代说 ,“纸钱始于开元二十六年王坞为祠祭 使”(瞿宣颖 《中国社会史料丛钞》,商务 印书馆 ,1937,上海书店1985年 影印本 .631页)。前一种说法与纸张之产生有关。纸的使用的确为冥钱 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 ,从理论上来说有可能性。不过对于冥钱这种风 俗的产物,不全是物质条件决定的。后一种说法是依据王筠事 ,显然理 解错 了原文的意义 .事实证明纸钱 出现的年代不 晚于南北朝后期 。 1914年斯坦因第_一次中亚考古中,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古墓发现纸钱 , 20世纪5O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中也多次发现。吐鲁番阿斯塔那521、 522号墓是同时代 的高 昌墓葬 ,522号墓 出土建昌二年 (556)的墓志,那 么521号墓的年代相近 ,其墓 内的纸钱为现见最早的实物 (新疆维吾尔 76 民 俗 志 强j 自治区博物馆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 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7期)。麴氏高昌前期相当于南朝梁陈 之间。由此推测 ,所谓南齐东昏侯剪纸为钱之事是有可能的。吐鲁番唐 代墓葬中纸钱更多 ,发现纸钱的墓葬 ,有 贞观 、永徽 、龙朔 、成亨至开元 等不同纪年 ,时间从盛唐到中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吐鲁番县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O期)。在 同时期 的文献中经常有纸钱的记载 ,可以与实物相印证。诗人王梵志 生活在隋唐之交 ,皈依佛 门因称 “梵志”。他的诗 中常提到纸钱 ,如 《有 钱惜不吃》:“有钱惜不吃,身死由妻儿。只得纸钱送 ,欠少元不知。”生 于隋开皇年间的唐临,在 《冥报记 .李 山龙》中记武德年间之事 ,虽说是 小说 ,却反映了初唐的纸钱风俗 中唐时期纸钱风俗已经风靡 民间,盛极一时。封演 《封 氏闻见记 · 纸钱》一节对纸钱有完整的描写 :“今代送葬为凿纸钱 ,积钱为山,盛加 雕饰 ,舁 以引枢。按 ,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 ,后代既宝 钱货 ,遂 以钱送死。 《汉书》称 盗‘发孝文园瘗钱 ’是也。率易从简 ,更用 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 ,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今 自王公逮于匹 庶 ,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 ,取其象似 ,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 帛,今 纸钱则皆烧之,所 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使用 纸钱的情况。 纸钱制作及使用 纸钱是与泥制 的硬质 明钱一样 ,也是用来送终人墓的。吐鲁番高 昌的隋唐时期墓 葬内发现的纸钱就是 明证 ,后来宋代墓葬依然保持这 种传统 ,纸钱纤弱不易保存 ,所以不容易发现罢 了。纸钱是纸质的,虽 然不能长期保存 ,却是易燃 品,为烧化提供了条件。中原古来礼制并没 有烧化这种做法 ,周边民族却是这种习惯。 《魏书 ·皇后传 ·文成文明皇 后冯氏》:“故事 :国有大丧 ,三 日之后 ,御器物一 以烧之。”周边 民族葬 礼中焚烧 的习俗可能是固有 的.也可能来 自其他民族 。古印度有焚烧 的葬礼 ,汉族 的烧化礼葬很可能是佛教带来 的。佛教变文中反映了这 种烧纸钱的情形 。如 《大 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冢上纵有千般食 ,何 77 曾济得腹 中饥 。号眺大哭终无益,徒烦烧纸作钱财。”又 《无常经讲经

文档评论(0)

我是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