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吸机治疗
王敏波
铁肺
机械通气的发展
• 早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
经指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某种人体必需的
物质,进入鼻腔后经过心、肺的作用传遍全身。
这一观念虽然模糊但却认识到了呼吸对于人体的
重要性。
• 人们对“呼吸”的生理机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巨匠达.芬奇认为,
空气通过胸廓“风箱式”的作用而进入肺内。这
对于以后的呼吸生理学及机械通气理论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人们意识到病人情况危急时,
首要的就是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 我国古代有许多人工呼吸的记载。如医学经典 《金匮要略》
里就有着这样的记录:“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
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
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
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这是我国
现存的最早关于人工呼吸的记录。
• 当被抢救者的自然呼吸停止后,抢救者通过用手按压胸部
与牵引上下肢体的活动,使被抢救者的胸腔被动地运动,
实现气体交换并促进血液循环。这种急救法与今天的人工
呼吸法基本相同。上述记载还说,照这种方法做下去,约
摸一顿饭的工夫,被抢救者有气从口出,恢复了呼吸,睁
开了眼,急救仍需进行,不能中止,以保证抢救的成功。
• 在国外,人工呼吸的记载最早可见于 《圣经》。
在 《列王纪下》中,先知以利沙利用类似人工呼
吸的方式救活了一个呼吸衰竭的孩子。 《出埃及
记》中也有关于希伯来女子Pauh通过对口吹气最
终救活婴儿的记载。当然这些记载带有太多的
“神迹”的倾向,还不能视为真正的医案。
• 1732年12月3 日,位于苏格兰阿罗亚的一座煤矿
发生了火灾。一位名叫詹姆斯.布莱尔的矿工因吸
入太多烟雾而窒息,生命垂危。为他诊治的医生
威廉.托撒(William Tossach )采取了囗对口吹气
的办法对他进行了抢救。1小时后,布莱尔恢复了
知觉,4小时后就自己不行回家了。这是西方医学
史上第一次有正式记录的人工呼吸。
• 英国医生约翰.福斯吉尔(John Fothee儿)意识到了托
撒的重大功绩。他于1745年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在肯定托
撒成绩的基础上,建议在人工呼吸不力的情况下,可以尝
试风箱鼓气。
• 早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医生盖伦就发现:通过置于死亡
动物咽部的芦苇向气管内吹气,可使动物的肺部达到最大
的膨胀。这使得医生们认识到不光生物体自己可以呼吸,
在病患情况下通过其它途径可以使呼吸循环得以持续。伟
大的哲学家和医师阿芬娜(Avicenna )就曾提出过将气管
插入金属管来维持病人呼吸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
尝试在活的动物上进行人工通气实验。
• 1543年,比利时著名医学家、人体解剖学创始人维萨里
(A.Vesalius,1514-1564)第一次对猪进行了气管插管,这次
实验证实了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施以正压就能够使动物的
肺膨胀,从而维持正常的呼吸。同时维萨里还描述了人工通气
有关的心脏功能。
• 维萨里以后,1667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也做了一次
动物插管实验。这次的次的实验对象是狗,采用了风箱鼓气进
行正压通气。实验成功后,胡克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自己的
论文。该论文成为了后来福斯吉尔提出风箱鼓气理论的基础。
• 由于福斯基尔的大力提倡,一个致力于抢救溺水患者的组
织于1767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1774年伦敦也成立了皇家慈
善协会积极推行风箱技术。
• 但当时风箱技术过于粗糙,加之经验不足,导致许多患者
在进行人工通气后出现了气胸,甚至死亡。因此,到了19世纪
初期,这种仅仅切开气管进行简单人工通气的做法基本上停止
了。医学界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更加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建立
方法。
• 当简单人工通气的方法在临床上受挫之后,科学
家们一直在研制更安全、稳定的机械通气设施。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体外负压通气方式开始成为
了研究的热点。常规的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有创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