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谱分析-4(AFS)94684.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rt Ⅳ 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fluorescent spectrometry (AFS) 4.1 历史  1859年Kirchhoff研究太阳光谱时就开始了原子荧光理论 的研究。  1902年Wood等首先观测到了钠的原子荧光。  用锂火焰来激发锂原子的荧光由BOGROS作过介绍,1912 年WOOD用汞弧灯辐照汞蒸气观测汞的原子荧光。 Nichols和Howes用火焰原子化器测到了钠、锂、锶、钡 和钙的微弱原子荧光信号,Terenin研究了镉、铊、铅、 铋、砷的原子荧光。  1934年Mitchll和Zemansky对早期原子荧光研究进行了概 括性总结。  1962年在第10次国际光谱学会议上,阿克玛德(Alkemade) 介绍了原子荧光量子效率的测量方法,并预言这一方法 可能用于元素分析。  1964年威博尼尔明确提出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作为 一种化学分析方法,并且导出了原子荧光的基本方程式, 进行了汞、锌和镉的原子荧光分析。 4.2 概述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 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 分析法。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 近。 测量方法:激发光源的辐射照射自由原子 蒸汽,其中一部分被吸收,然后再各方向 上发射荧光,通常在与激发光束成直角的 方向上观测。 优点: 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Cd :10-12g.cm-3 ;Zn :10-11g .cm-3 ;多种元素优 于AAS  谱线简单、干扰小  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 易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产生的荧光向各个 方向发射) 缺点: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 4.3 基本原理  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气态自由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 较高能级,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或较低 能级,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 特点:  属光致发光;二次发光;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 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的光强有关;  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 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量依 据(适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 。 4.4原子荧光的类型 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 (1)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 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再发射出与共 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见图A 、C ; 热共振荧光:若原子受热激发处于 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 然后再发射出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 见图B、D 。 (2 )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anti-Stokes荧光三种; a b c 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 跃回到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所发射的荧光;荧 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小于激 发线能量间隔);  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 Pb原子:吸收线283.13 nm ;荧光线407.78nm ;  同时存在两种形式 铊原子:吸收线337.6 nm;共振荧光线 337.6nm;直跃线荧光535.0nm; 阶跃线荧光: • 光照激发,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后,再发射荧光返回 基态;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小于激发 线能量间隔)图(b)A、C ;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碰撞, 放热;光照激发,再热激发,返至高于基态的能级,发射 荧光,图(b)B、D。 a b c anti-Stokes荧光 •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先热激发再光照激发(或反之),再 发射荧光直接返回基态;图(c) ; • 如铟原子:先热激发,再吸收光跃迁451.13nm ;发射荧光 410.18nm ,图(c)A、C ;如Cr原子:吸收线359.35nm;再热激发, 荧光发射线357.87nm,图(c)B、D 。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