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VIP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外史料的学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重点) 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示教学法、模拟体验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橡皮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一首有关地球的诗歌: 在浩瀚无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 岁月/ 往事悠悠/ 地球已有亿万年的高寿/ / 看着人类诞生/看着人类成长/ 看着人类在历史中行走……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呢? 通过倾听有关地球的诗歌,激发学生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观察 与思考 ——地球的形状 多媒体展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不同历史时期的四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前人曾得出的结论。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自主学习 观察图1,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观点是 。 观察图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得出地球的形状是 。 观察图3,1519年—1521年,麦哲伦船队首次环航地球,环球航海实证了地球的形状是 。 观察图4,通过近代人类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人类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阅读 与探索 让学生阅读“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文图资料,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假如你要驾船做一次远洋航行,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还需要携带哪些工具? 3、当观察远方驶来的海船时,为什么先是看见桅杆,最后才看见船身? 根据探索的问题,小组内交流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什么地理事实?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探索的兴趣,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并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够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点拨 与发现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学说,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2、还需要携带航海图、指南针、航海表、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话、救生圈…… 衔接 与过度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的大小是怎样的呢? 认识 与学习 ——地球的大小 出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 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学生借助教师编写的口诀来理解识记。 地球是个大球体 “赤径”长(六三)七八,极径短二一 平均半径是(六三)七一 坐地(赤道)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 表面(积)就有好几亿(平方千米)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海总共五点一 运用事例比较和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识记地球的大小。 思考 与体验 1、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2、要求学生绘制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3、用橡皮泥自制一个地球模型。 通过思考与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拓展 与延深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广泛采用近似方法。与绝对真理相比较,一切具体的认识以及获得该认识的方法,都是近似的。所以,我们通常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下节课,我们还要接触到科学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模型法。 学生阅读“地球的形状”文字资料,说说科学研究的方法。 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近似法、模型法,同时也为学习地球仪做好方法准备。 梳理 与构建 ——板书设计 梳理知识体系: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励志激情结束新课 师生共同朗诵: 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地球究竟有多大/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科学的回答/ 就为了这一句话/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你们求知的足迹/探索真理的精神与勇气/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你们的追求/你们的发现/我们已经牢牢地记下/记下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心灵深处对崇

文档评论(0)

gac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