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消化和吸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消化和吸收.doc

第九章 消化和吸收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设问 人体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中,除需要足够的氧气外,还必须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作为新陈代谢的物质原料和能量来源。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涉及到人体哪些器官,临床上哪些疾病又与此有关? 概述 一、概述 1.消化: 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⑴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是消化的初步过程,可以改变食物的物理性状。 ⑵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两种消化方式是同时进行,密切配合的。 2.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二、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⑴ 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 ⑵ 自动节律性:频率慢且不稳定。 ⑶ 紧张性: ⑷ 富有伸展性: ⑸ 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 2.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⑴ 静息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膜电位幅值为-40mV~-80mV。 形成:主要因为K+向膜外扩散。此外,还存在少量Na+内向扩散,Cl—外向扩散。 ⑵ 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又称为基本电节律。 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⑶ 动作电位:当慢波去极化达到阈值时,在慢波基础上产生1至数个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由Ca2+的内流,也有Na+的内流形成。 三、消化液的功能 消化腺细胞通过主动活动过程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主要由有机物、离子和水组成消化液的主要功能包括: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损伤。 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 胃液是一种pH为0.9-1.5的无色液体,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和碳酸氢盐等。 胃酸分泌的机制: 胃腔中的[H+]高于血浆几百万倍(最大可达150~170mmol/h),[Cl-]也高于血浆,所以壁细胞分泌盐酸的过程为逆浓度差、耗能的主动转运。 ⑵ 胃蛋白酶原: 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原来身无生物活性,进入胃肠后,在盐酸的作用,被水解掉一个小分子的肽链,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的生物学活性是水解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所形成的肽链,可使蛋白质水解。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2.0-3.5,当pH5时便失活。胃液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进食、以及胃和小肠内理化因素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影响胃液的分泌。 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直接作用于壁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M3型受体)胃肠腔内的化学物质和迷走神经可以引起胃泌素释放G细胞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肠嗜铬样细胞与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结合胃泌素和乙酰胆碱细胞直接作用于壁细胞、抑制胃泌素和组胺的释放发挥作用胃泌素和乙酰胆碱 胃泌素、糖皮质激素、ACTH 胰岛素、缩胆囊素、肠泌酸素 胰泌素、胰高血糖素、生长 抑素、抑胃肽、PG、肠抑胃素、球抑胃素 药物 Ach、组胺、咖啡因 、乙醇、Ca2+ 毛果云香碱 阿托品、甲氰咪呱 奥美拉唑(洛赛克)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4. 胃粘膜的自身防御机制 胃粘膜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自身防御机制,防止有害物质如酸、酒精、药物等对胃粘膜的损伤。 ⑴ 粘液-HCO3-屏障 防止了H+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胃粘滞膜形成的凝胶层,可大大限制胃液中的H+向胃粘膜扩散的速度。粘液中还有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可以中和向粘膜下层逆向扩散的H+,在胃粘膜层形成一个pH梯度。在靠近胃腔面的一侧,pH约为2,成强酸性;而在靠近粘膜上皮细胞的一侧,pH为7左右,成中性或偏碱性。这不但避免了H+对胃粘膜的直接侵蚀,而且使胃蛋白酶在该处不能激活,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胃液对胃粘膜本身的消化作用。这种由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成的抗损伤屏障,称为胃粘液屏障。 ⑵ 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与邻近的细胞的顶膜形成紧密连接,可防止离子的透过。 ⑶ 胃粘膜的血流丰富,可提供丰富的代谢原料,并及时的带走渗入的有害物质。 ⑷ 体内细胞合成的某些物质如前列腺素等对胃粘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二、胃的运动 1. 胃的运动形式 ⑴ 紧张性收缩:空腹时胃就有一定的紧张性收缩,进餐结束后略有加强。可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利于胃液渗入食团中,帮助食物向前推进。 ⑵ 容受性舒张:当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