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docVIP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doc

一、选择题 1.(2014广东六校联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③错误,①②④均符合史实,答案为B。 2.(2014保定检测)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曾把儒家经书和诸子百家宣布为“妖书邪说”,严禁教习和流传,并且严令申明:“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种现象说明(  ) A.太平天国已经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B.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 C.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 D.极大推动了运动向高潮发展 解析:B 材料中太平天国把儒家经书斥责为妖书,禁止教习传播,反映出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与儒家思想的冲突,目的是为了维护前者的权威,故选B项;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理论,不能推动运动向高潮发展,故排除A、D两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3.英国人赫德(1835—1911年)在《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据此可知,赫德认为(  ) A.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B.当时的中国人生活自足而美满 C.自然经济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 D.欧洲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小 解析:D 材料表明赫德认为中国在经济上高度的自给自足。作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的欧洲人的他自然认为欧洲产品在中国的市场非常狭小。故本题选D项。 4.(2014湖南十三校二联)姜铎在1961年发表文章指出:“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尽管它的政治动机和目的是反动的,力量是薄弱的,效果是不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本意是要说明洋务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改变了落后的封建经济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解析:C 从材料信息看,姜铎认为,尽管洋务运动主观动机和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反抗,但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改变着中国古老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据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C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与史实不符;作者旨在强调洋务运动的“布新”作用而非强调其“除旧”,并且当时封建经济并未完全改变,故B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洋务运动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D项。 5.(2014年天津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李鸿章所出的考题中涉及西方科技,故选D项。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19世纪40年代左右,A项明显错误;B项中的“中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在“普遍”二字上。 6.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解析:C 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啤酒”称为“卑酒”,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之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已被西化”“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崇洋媚外观念”等信息,故A、B、D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4九江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须行“朝贡之礼”,马戛尔尼使团也不例外。同时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具体清单如下: 国别 礼品名目 英国 天文仪器有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