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冰箱并购扬子冰箱案例详解(59页).ppt

西门子冰箱并购扬子冰箱案例详解(59页).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门子冰箱 并购扬子冰箱案例 案例分析——德国博西华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现象描述(1) 90年代中期,中国电冰箱行业经过10多年的激烈竞争已经相对成熟,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海尔、科龙、美菱为主导。 扬子公司于80年代中期从意大利引进阿里斯顿生产线,凭借技术、管理资源和税收条件进行国内家用冰箱市场的角逐。 进入90年代后,扬子公司急剧扩张,1995年其产量稳居前5名,除了冰箱之外,该实施多元化战略(加长卡车、大客车、空调、浴缸等) 案例分析——德国博西华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现象描述(1) 冰箱利润投向了新行业、向国有银行大量举债、公司财务极不合理、管理延续国企框架、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扬子公司开始着手战略调整,试图收缩经营范围。公司决策层认为,国内冰箱行业已经竞争过于激烈,应该适当退出。 此时,德国博西华公司正急于寻找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市场,双方在最初一拍即合。 案例分析——德国博西华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现象描述(2) 博西华公司(Bosch und Siemens Hausherate)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与博世(Bosch)公司合作组建的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白色家电的生产。 该公司认为并购当地有竞争力的生产厂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于是,选择生产洗衣机的无锡小天鹅和生产电冰箱的扬子作为并购对象,并将该公司的中国总部设在南京。 案例分析——德国博西华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谈判一开始遇到的麻烦(1) 关于股权比例。德方坚持在新成立的企业中控股,扬子一开始犹豫,但不久同意外方控股比例达70%。中方采取的这一态度似乎意味着德方在随后的谈判中也做出适当的让步。 关于收购价格的谈判。德方认为在扬子厂的固定资产中,除了土地使用权以及厂房等附属设施外,基本上都是一堆废物,那些机器很难符合德国的技术标准。德方看中的是扬子的无形资产(销售网络、商标和技术专利等),同时又认为中方漫天要价。而扬子认为自己的生产设备是先进的,无形资产的价格也是经过中国权威专业机构评估的,不存在有价无市的问题。 案例分析——德国博西华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谈判一开始遇到的麻烦(2) 关于并购的审批也存在问题。 ——德方之所以选择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就是要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但在9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只有投资额在$3000万以下的外资企业审批权。两家公司谈判的项目规模,远远超过地方的审批权限,而且由于设计到在当时较为敏感的国企被外资并购控股问题,如果上报国家主管部门,无疑会引起麻烦,增加并购的成本,而如果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则又需要地方政府的默许以及配合,这在无形中也增强了中方的谈判地位。 案例分析:中德谈判结果 经过冗长复杂的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 ——德方以现汇方式出资$8225万,扬子以原有的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其他无形资产折价$3525万,双方组建新的冰箱生产企业。 ——德方的投资主要用来收购原扬子冰箱厂的资产(无形资产占较大的比例)。 ——德方拥有70%的股份。董事会中外方占7名,中方占3名,中方担任董事长,外方担任总经理。 ——由于总投资高达$1.175亿,所以为了回避审批,双方在名义上同时注册成立4家公司,每家公司的投资额都恰好在$2900万左右 ——1996年3月新公司成立:博西扬制冷有限公司 案例分析:并购后的状况(1) 由于德方绝对控股,所以一开始就对公司进行大规模改造,使之尽快符合“德国企业”标准,原扬子 冰箱厂的大批设备被拆除。外方占据了管理层所有关键岗位并对原扬子冰箱厂的中坚力量进行“清洗”。 德方的做法自然遭到扬子的坚决反对,结果在董事会中,双方水火不相容:只要德方的提议,7个董事会全部赞成,中方全部反对;反之,中方的三个董事举手赞成,外方全部反对。当然最终结果还是取决于控股方的意见。 案例分析:并购后的状况(2) 正当博西扬大举投资进行改造之际,中国市场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1996年以后,整个经济增长放慢,国内家电市场开始收缩。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扬子手里神通广大的销售网络,到了德国人那里却运转不灵。 ——结果:冰箱销售量剧跌,1998年博西扬公司开始陷入困境,利润目标无法完成;内部整合永无休止;生产成本昂贵;决策层中外方关系紧张;公司与当地的关系也不协调。 ——博西华公司不得不调整其在华战略。 案例分析:并购后的状况(3)——德方的战略调整 将最初的四家公司合并为安徽博西扬制冷有限公司一家。 降低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意识到只有20%的中国城市人口,才是主要消费者,于是公司规模相应缩小。 德国公司总部认为,中国国内的供应商由于引进西方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的市场竞争者。由于中国厂商在生产、广告、产品开发上投入巨资,市场投资过度,因此,要求博西扬立足长期,成为主要竞争者之一。 为了在中国市

文档评论(0)

201106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