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答疑——运动系统.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运动系统 (Motor System) 48. 运动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运动系统组成包括: ①皮质上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为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皮质脊髓束术语互换使用弛缓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Spastic paralysis)又称因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而得名(Upper motor neuron),即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Betz)细胞及下行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病变所致。 上运动神经元瘫病肢单瘫(onoplegia)、偏瘫(emiplegia)、截瘫(araplegia)和四肢瘫。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肌萎缩肌束颤。瘫急性锥体束突然中断休克期脊髓休克期肌肉牵张反射抑制呈软瘫腱反射或数周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梭对牵张反射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下降呈折刀(Clasp-knife phenomenon)。2.弛缓性瘫痪((Lower motor neuron),即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病变所致。下运动神经元是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到骨骼肌的运动终板。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肌束颤病理脊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病变某肌群单肢瘫;多发性神经根或神经病变引起四肢瘫如Guillain-Barré综合征。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见表3-表3-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 临床特点 痉挛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范围广泛, 偏瘫、单瘫、截瘫和 四肢瘫 范围局限, 单个肌肉受累Guillain-Barré综合征) 对残留运动的影响拮抗肌共收缩程度增加拮抗肌共收缩的证据 肌张力 增高, 呈痉挛性瘫痪 减低, 呈弛缓性瘫痪 肌阵挛 可能存在 反射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浅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 (() 肌萎缩 无, 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 显著, 早期出现 肌束震颤 无 可有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 常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有失神经电位 肌肉活检 正常, 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失神经性改变 疾病举例 脑部和脊髓疾病 周围神经病如脊髓前角灰质炎 50.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何定位? (1)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定位: ①皮质(Cortex)运动区:局限性病损导致对侧单瘫,或对侧口角、拇指皮质代表区范围较大兴奋阈较低,常为始发部位,Jackson癫痫。 ②皮质下白质:皮质与内囊间投射纤维形成放射冠,愈近皮质的神经纤维分布愈分散,可引起对侧单瘫;导致对侧不均等性偏瘫 ③内囊(Internal capsule):(中枢性面舌瘫和肢瘫),后肢后1/3受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视辐射(Brain stem):一侧脑干病变累及同侧颅神经运动核及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产生交叉性瘫痪(Crossed paralysis)综合征,即病灶同侧颅神经瘫,对侧肢体瘫及病变水平以下颅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瘫。临床常见Weber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Fovil1e综合征和Jackson综合征等。 ⑤脊髓(Spinal cord): ①半切损害:出现病变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痉挛性瘫痪,以及同侧深感觉障碍和对侧痛温觉障碍。 ②横贯性损害:出现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以及完全性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颈膨大以上病变出现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颈膨大病变出现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胸髓病变导致痉挛性截瘫,腰膨大病变导致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2)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定位: ①前角细胞:瘫痪呈节段性分布,如C8~T1病变引起手部小肌肉瘫痪和萎缩,L3病变股四头肌无力和萎缩,L5病变踝关节及足趾不能背屈;不伴感觉障碍。急性起病如脊髓灰质炎,慢性如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等。前角细胞部分受损病变刺激可肌纤维颤动或(Fasciculation)。 ②前根:呈节段分布见于髓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或椎骨病变, ③神经丛:引起手小肌肉不受累, ④周围神经:瘫痪分布神经支配,多发性神经病出现四肢远端弛缓性瘫痪,手套-袜感觉障碍皮肤营养障碍等。. 锥体锥体外如何鉴别? (1) 锥体系统(Pyramidal system):起自大脑皮质,神经纤维经内囊下行,经延髓锥体后大部分交叉,在对侧皮质脊髓侧束中下行,与脊髓下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锥体系病变表现瘫痪,,,,, (2) 锥体外系统(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除锥体束以外所有运动传导路,(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和丘脑底核。基底节病变表现屈肌与伸肌的肌张力均增高, ,基底节和小脑在控制运动姿势。锥体锥体外综合征临床体征,可孤立或联合出现有助于病定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