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蜗 居 宗璞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幼承家学,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文革”后,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蜗居》《我是谁》等,中篇小说《三生石》(1981)、散文集《丁香结》(1987年),童话集《风庐童话》(1984年)等。其后开始创作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四卷本长篇小说,1988年出版第一卷《南渡记》,第二卷《东藏记》于1995年出版,并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卷《西征记》于2009年出版,计划中尚有第4卷《北归记》。 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这是一篇让人惊异的小说,有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其中浓重的文化批判主题,离奇的情节和象征性的艺术手法,恰当地表现出社会的荒谬、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这是宗璞在1980年创作的,是展现她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品格的一篇重要作品。? 小说描绘的象是一个梦境,通过上天入地的方式来探求人们的精神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版的《神曲》。 这篇小说创作于对“文革”的反思时期,当大多数作品都在社会、政治、历史等公共层面进行反思时,宗璞却把这种反思深入到人、人性,甚至主体之我的层面,充分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文化人格,也赋予作品鲜明的文化品格。 小说一开始就是黑色,“浓黑如墨”,然后是两个让人疑惧的问题:“是谁遗弃了我么?是我背叛了什么人么?”第一个问题是“人负我”,第二个问题是“我负人”,到底是谁的错,“我”象个失忆的人,不知道“我是谁”,却在“寻找我那不知是否存在过的家。”这里的家显然是有双重意义的。 接下来小说写了五个场景, 第 一是在一个大厅里,烟雾袅袅, 人们在诵经,每人都象戴了假 面具,然后背上有圆壳的人起身 奔跑,接着是几个象机器人一样 的壮汉来清查血统,把奔逃的人 缩成指甲大小,扔进字纸篓。然后那“最先起身响应奔跑的”人这时却出来虔诚的告发别人。在这个场景中,两次写到“我”注意到在烟雾和混乱中,有清醒的痛苦的目光,却不知道他在哪里。 第二个场景是那告发的人如愿飞升了,“我”拉住他跟着到了最低一级的天上,这里跟下面大厅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有座位,背上的壳可以拿下来放在座位旁边,他们不再诵经,而是放着所罗门之歌。 “我”确认这里不是“我”的家之后,“我”到了第三个场景,也就是回到了一开始的那个大厅,这里还在清查,而一个年轻人出现了,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人一样,活在人的世界!” 于是他脱下面具,并宣布“总有一天,真理无需用头颅来换取!”,这就是那个有清醒而痛苦的目光的人,这也是“我”在冥冥中要再次回到这里的原因,因为只有在这里,我知道有另一种人的存在,而这个人身上所带的讯息,与“我”正在苦苦寻找的“家”有密切关系。 第四个场景是“我”跟着这受罚的人来到地狱,见到了三个为人类而牺牲的人:范滂、布鲁诺、李大钊。范滂说:“如果我叫你们行恶,恶是做不得的。如果我叫你们行善,可我并未作恶呵。”布鲁诺问:“你愿用头颅照亮世界么?”而李大钊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和青年交换了目光,也交换了思想”,答案是“我愿意”。最后青年再次说着“总有一天,真理无需用头颅来换取!”来到了自己的刑场,被枪毙了。 “我”受到极大震撼,两次问,这是应该住在天堂的人啊,为什么被打入了地狱? 这是这篇小说非常有力量的地方,她把这些人安排在地狱里,其实倒很符合大乘佛教的意义,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五个场景是“我”逃出了地狱, 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亮光, 却是一队“无头的人,各自把自 己的头举得高高”,原来光是由 头颅发出来的。“我”再次逃走, 却找到了“我”的家,原来也是一“蜗居”,“我只能蜷缩着,学习进入半冬眠状态”才能生存。其实“我”原本就是不甘心于这样的生存状态,才从这里出发去寻找“我”真正的家的,但真正的家那么“悲壮”,以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前提,“我”一因这个真相而害怕,于是自然的就回到原来的家去了,至少这里很“平安”。 但“我”毕竟见过了真正的人的精神状态,我毕竟认识到了在蜗壳里没有自由,命运是由别人来安排的,因此当“灯火只剩了一点亮光,快要看不见了”时,在时间与机会的强大压力下,在最后一刻,“我”猛然想起青年说的“总有一天,真理无需头颅来换取”,我“猛省”了,冲破了重重迟疑与枷锁,“若是我的头颅不能发光,就让我的身躯为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吊篮日常检查记录.doc VIP
- 16S401 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docx VIP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与教学反思理试题评价分析与教学反思.docx
- 2019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 必修第2册《第九章 统计》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pdf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Happy Holiday教案.docx
-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第1章电子课件 .pptx VIP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七年级上第1课走进心理健康课.pptx
- 天然气调压器切断阀介绍.ppt VIP
- 对外汉语时间教学.ppt VIP
- 《人造板工艺学》课件 第十三单元 生产工艺设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