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0990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作技术——刀耕火种到牛耕(动力:人力到畜力)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水利兴修 ——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活动 a、治理黄河: b、水利工程: c、水利技术: d、著 作: e、灌溉工具: 大禹治水、王景治黄河 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 如“井渠法”(又叫“坎儿井”) 《河渠书》《沟洫志》 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时地) 大禹治水 中国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余秋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 英山一中 高一历史组 2013.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 第 1 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患的治理; 3.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 4.荒地的开垦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5.社会人口的增殖; 6.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 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等。 2、生产关系(政治因素):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者的重视、水利事业的兴修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3、农业交流程度: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 4、科技因素: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神农的传说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一、农业起源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农业的起源: 神农氏的传说 “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五谷,曰神农也。” “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制耒耜,教民耕作——农业的始祖 一、农业起源和地位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五谷: 黍 稷 麦 菽 麻 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2、农业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1)农业的经济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3、农耕格局: 黄河流域 —— 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 —— 种植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生产力 1、生产工具及技术的发展: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器牛耕 石锄、石斧 (刀耕火种时期) (石器锄耕时期) 木耒 骨耜 青铜铲 商周时期 铁器时代 铁犁 春秋开始使用 战国得到推广 汉朝逐渐普及 制造工具的材料 A.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一牛一人 3 二牛三人 1 二牛一人 2 二牛二人 唐 曲辕犁 汉 直辕犁 犁的改进——直犁到曲辕犁 耧车 秧马 工具的多样化 唐朝 筒车 三国 翻车 槔桔 秋春 灌溉动力——人力到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