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肥水鱼塘的钓鱼技巧.doc
肥水鱼塘的钓鱼技巧
水有肥瘦之分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所谓水的肥瘦大多是由浮游生物的多少来确定的。水过瘦鱼类可食的浮游生物饵料匮乏;水太肥又容易对水体中一些理化因子产生不利影响。从直觉上看,水质可用色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色主要是由浮游生物多少来决定的。主要有蓝绿藻、硅藻、隐藻、裸藻、轮虫和原生动物,这些都是淡水中的中上层鱼类较好饵料。一旦人为向水域中投入化肥时(有些养殖户怕熟人来鱼塘钓鱼,碍于情面又无法拒绝时就用此法,让你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水体就呈青绿色;喂鱼时投入牛粪,呈黄褐色;投入人粪,呈翠绿色;投入猪粪,呈酱褐色等等。那么,在这些水域中垂钓,究竟如何施钓、用什么饵料、何时出钓等系列司题就凸显出来。笔者通常用以下技巧来对待肥水中的鱼,均有较好钓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资料显示,溶解于水中的氧60%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40%左右由大气补充。由此看来,氧在水域中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水7的表层(约50厘米左右)处于饱和状态,50厘米以下处经常有变化,再下层时不时缺氧。由于肥水中存在大量碎屑,阻碍了阳光的穿透性。同时,底层淤泥、腐烂物的发酵也消耗了大量的氧。因此底层不但不能造氧,反而成为巨大的耗氧区,它只能靠上层氧的扩散得以补充,而这种扩散和补充的速度非常缓慢。另外,肥水中的氧气分配不均且变化之大。资料分析,水域中氧气67.2%为“水呼吸”所消耗;14%为淤泥和腐烂物消耗;只有18.7%的氧供鱼类呼吸所用。所谓“水呼吸”,主要指肥水中大量有机物分解时消耗了大量的氧。基于上述状况,选择晴好天气出钓是明智和理性的做法。
晴好天气,水域中光照时间较长,水中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向水中释放较多氧气,同时也吸收水中二氧化碳。在溶氧足的水域鱼类四处觅食,活动频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连续多日晴好天气,气温水温持续攀升的情况下,鱼类需氧量也有所增加,而且月巴水中的有机物会加快分解速度,出现溶氧不足的局面,此时就不宜出钓。阴天水中溶氧量相对较低,特别连续几个阴天,垂钓水域氧气就会过低,此时鱼也显得格外难钓。常有钓手抱怨说,有时天气不错,既无风亦无雨,水位正常,可就出现一天做了几个窝点,用了几种饵料,到头来只钓到几尾小鱼,于是便到处查找原因,说鱼饵不佳或运气不好等,其实这往往就是水中溶氧才足,鱼类无食欲原因所致。由于多日晴好天气,加之气温不断上升,通常会导致肥水处。
溶氧严重不足,此时的鱼就显得特难钓。做为钓手要择日出征尤为重要。常言道, “久晴必有雨”。只要抓住雨天这有利时机,往往会有不错的鱼获。选择雨天出钓,是因为浙淅沥沥雨点飘落在水面,致使水中溶氧量不断增多,鱼类在水域中活动频繁;如遇中雨大雨过后,岸上和小沟渠昆虫、草籽等被水冲入河道,此时水域中不但溶氧充足,可食饵料也较丰富,此时鱼类十分活跃,四处觅食。特别雷雨到来之前出钓,鱼类咬钩很欢,笔者曾做过尝试,其效果非常明显。
大水域中的水生植物大多生长在沿岸、旷水区和深水带这三个分别不同的环境。这是依据光照条件和水域深浅自然形成的。这里所说浅水是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为零的深度。其上为产氧水层,溶氧量充足。其下为单一耗氧水层,只能靠水的垂直对流进行溶氧补充。补充深度如同一块无形的切面将富氧区与贫氧区分开,也将聚鱼区或无鱼区分开。这个层面的深度会因水的肥度不同而不同。也会因晴天、阴天、早晚、白天和黑夜、夏季与冬季的变化而变化。而鱼类也会随着水域环境变化来调整其摄食时间和栖息地。因此,这里所说的浅水是无具体界定标准深度的。依据水域特点,多数鱼类会在中上层活动,垂钓应遵循钓浅不钓深,长竿短用,抛竿近用的原则,从水情、鱼情等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方可奏效。
这里说的“动”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肥水水域找有水流动处下钩。譬如,进出水口处,开闸放水地方,下雨时岸上雨水流入河道促使水体流动等,另外,养殖户在养鱼池安装了增氧机旁,增氧机开启时那里水体是流动的,在此做窝下钩是很不错的选择;二是在肥水塘、河道等处垂钓,钩饵在水中要不时地挪动,让“死”饵变成“活”饵状,以此诱鱼前来咬钩。事实证明,在水体流动处下钩往往会有较好的鱼获。因这些水域中溶氧量充足,鱼类非常乐意在此游玩、逗留和觅食。
肥水水域水温升降较快,特别是炎夏和初秋时节,早上和中午相比温差很大。这种骤冷骤热的天气会使上下层水温形成对流,增加水中溶氧量,所以,在炎夏和初秋垂钓,上午好于下午,傍晚好于凌晨。夜间是鱼和浮游生物耗氧最多时段,尤其是鱼密度较大的池塘耗氧更大,常出现“翻塘”也多在夜间和凌晨。上午通过太阳照射,水域中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会使水中溶氧得到补充。中午和下午时段水温迅速升高,鱼自感不适就蛰伏不动弹。鉴于此因,在肥水塘垂钓最佳时、司为上午7~10时,午后4 30—8时。但在自然水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