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进展.doc
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钮进彦 朱瑞财????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 第4卷 第8期????点击数:113 ]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8-1164-03?
1992年西班牙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在特发性心室颤动(IVF)中,发现一群有特殊心电图表现的患者,为区别心电图正常的特发性室颤,提出了一个新的临床病征。该综合征以V 1~3 ST段抬高、多变,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和晕厥的反复发作以及心脏性猝死为特征。此后,世界各国不断有类似病例的研究报道,迄今这类病例报道已不下数百例。从1996年日本Miyazaki等首次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征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以下简称BS),近年来国内已不断有零星病例报道。本文综述在这一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BS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各地研究者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BS的确切流行情况尚不完全清楚,亦存在很大争议。
ST段抬高的发生率大约是2.1%~2.65%。ST段抬高局限于右胸导联的发生率不超过所有ST段抬高病例的1% 1,2]
Touhyou等1995年在对22027名日本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右胸导联ST段呈典型的“穹隆样”抬高者占0.05% 1]
在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在所有特发性VF的病例中,有报道与Brugada综合征特征相联系的VF高达20%~60%。在泰国东北部,BS的发病率高达40/10万,是中青年男性中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 1,2]
2000年,Hermida等 3] Brugada综合征在显然健康人群中流行情况”的研究结果,在欧洲人中,右胸导联ST段呈典型的“穹隆型”抬高者占0.1%,如果不考虑J波或ST段抬高的幅度与右胸的“马鞍型”抬高并不矛盾者,高达6%。
BS多见于年轻男性,但儿童及老年人中也有报道。在全世界的华人中,新加坡与香港均有报道。国内自1998年熊凯宁报道后 4] 30例报道,其中绝大多数为青年男性 5,6]
2 BS的发病机制
Epi)、中间层细胞(M细胞)和心内膜下细胞(Endo)复极l期末的电不均一性和BS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右心室Epi细胞复极1期末离子流平衡的外向转移是“尖峰-穹隆”状动作电位图形、2期“全或无”复极、动作电位(AP)平台不均匀丧失和2相折返的离子基础,在2相折返基础上通过一个联律间期极短的期外收缩所诱发的VT/VF,可能是导致BS患者猝死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7,8] BS是典型的右心室电不均一性疾病,减少右心室复极1期末电不均一可能是治疗BS等源于右心室恶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思路。
Epi和M细胞的瞬间外向钾电流(I tol 1期末离子流平衡的其他电流(L-型钙电流、钙-钠交换电流、延迟钠电流和钙依赖性氯电流等),因此,Epi和M细胞强大的I tol 1期末电不均1,2]I tol 通道的基因也被公认为是BS的一个候选基因。
I to 增强的机制是什么?在正常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复极l相的离子流有内向离子流钙离子、钠离子与外向的I to I to 明显占优势,同时心内膜的改变却不明显,这是I to 增强的原因。而Brugada综合征I to I to 增强 [9]
3 基因基础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B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心电紊乱性疾病,具基因的多态性,至今只发现一个相关基因(SCN5A)突变。
SCN5A为3号染色体上编码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Wang等于1995年首先报道发现SCN5A基因突变为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3)发病的基因基础。1998年,Chen等报道发现BS的发病与基因SCN5A突变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发生在部分BS患者存在不同于ILQTS3的SCN5A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为误义突变,为两个胞嘧啶替代胸腺嘧啶,其中一个发生在2l位的外显子,另一个发生在28位外显子。突变的一个作用位点为编码钠离子通道蛋白Ⅲ区跨膜的S1与S2间的细胞外环形部分1232位赖氨酸密码子被色氨酸密码子取代(略写为R1232W),另替代点为钠离子通道蛋白Ⅳ区S3与S4间的细胞外区的l620位的一个高度保守的苏氨酸被甲硫氨酸取代(T1620M)。导致SCN5A编码的钠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伴有钠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电压为-80mV时从失活向复活的速度加快25%~30%。没有观察到持续的抗失活电流,这一点与长QT综合征不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R1232W的表达类似正常的钠离子通道功能,故认为T1620W才是引起显性表现的突变型。另一类突变为插入或缺失突变,其中一个,两个腺嘌呤核苷酸的插入,引起内含子7的剪切与添加受阻,另一个为1397编码位一个是腺嘌呤核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4 穷举法及其优化.doc
- 3.4_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_教案(人教版必修2)_.doc
- 30个写在脸上的健康密码41015.doc
- 3197-品牌的网络整合营销策略.doc
- 34CrNi3Mo钢在NaOH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的研究.pdf
- 35 kV系统电压异常的判断处理方法14005.doc
- 35kV变电站工程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书16148.doc
- 3DMAX中各种材质的调整.doc
- 3到3的部分子弹性散射和早期热平衡化.pdf
- 3北师大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00611.doc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