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年中医资料中药汤剂研究初步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中医资料中药汤剂研究初步探讨.doc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中药汤剂研究初步探讨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剂型室?    (一)   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最常用的剂型之一,在汤剂的制备方面,几千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流传迄今仍在广泛应用,但过去对这宝贵的遗产缺乏整理。   解放前服用中药多是自煎,其操作方法多根据医嘱,解放后尤其是中医政策贯彻后,大力开展了中医中药工作,药店代客煎药的数量骤然增多,我院附属医院煎药室,每日就得煎120~130剂。煎药工作在药店一般都是附设的,很少有药剂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我院情况也是如此,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汤药煎制操作规程,在煎制时多是按个人经验操作,没有一定的规格,前后质量不一,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有必要对汤剂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经验,通过实验,制订操作规程,提高药物疗效,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二)   汤剂主要是用水为溶剂,有时也加酒或醋,吸收较易,奏效较快,所以有“汤者荡也”的说法。医书中所称的方名凡云汤、饮或煎的都属于汤剂范畴。一般称煎的较浓,汤与饮在服法上有些区别,但有时三者难以区别,总之都属于汤剂范畴。   仅从汤剂的本身性质看,它具有下列几种优点:   1.汤剂多是临时制备,中医治病主要是随证施治,处方变动性很大,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用药的灵活性。   2.汤剂主要是一种液体制剂,其中包括真溶液及混悬液,服用后吸收比其他制剂快。   3.汤剂的溶剂多是以水煎煮,没有刺激性,因此服用汤剂较服用其他液体制剂付作用较小。   4.汤剂制备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因此少受地区及条件的限制。   但汤剂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一定缺点,如:   1.不能大量生产,不易保存。   2.由于溶剂的影响,对某些药物不适于应用汤剂,如朱砂、雄黄之类不宜用汤剂制剂。某些含酶的药物如雷丸之类,必须用散或水浸始能有效。   3.体积较大,服用时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长期卧床、重病及小儿患者更是难以下咽。   4.汤剂制备需要一定时间,急救时不能及时供应。    (三)   1.历史的概述:汤剂最早的记载见于晋皇甫谧甲乙经序有汤液始于,伊尹的说法1,汉书艺文志里也记载有伊尹的汤液论2,可惜已佚,无可考据。   内经灵枢邪客篇中有治目不瞑半夏汤之记载,其制作方法以流水五升煮之……沸之,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火竭为一升半去滓饮汁一小杯。   汉时张仲景伤寒金匮方多是出于汤液论3,在汤剂理论上有所发挥,仅伤寒论一书113方中汤剂就占有99方,可见汤剂在当时应用是很广泛的。同时仲景又指出“若欲治病当先以汤洗涤五脏六腑,开通经脉,理导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槁,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并根据临床作用不同,在汤方制法上也有了区别。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取其速消上热,在制法用麻沸汤渍之,十枣汤取刚柔相济,在制法上以水先煮大枣去滓纳诸药末。大陷胸汤取其直下迅速,在制法上先煮大黄后入甘遂末使水饮秽浊荡涤无余等等。   晋葛洪肘后方及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汤剂的记载,同时由内服发展至外用。唐时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对于汤剂记载尤为丰富。操作技术及用量上都较前人精确,质量上更有进一步的提高。至唐末五代十国时,因当时战争,药材的缺乏,汤剂就逐渐形成煮散,一直至两宋时期仍很盛行。苏沈良方论汤丸散谓“汤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惟近世人为之……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者全用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收载煮散四百多种,由此可见当时煮散是很盛行的。   明清以至现在各家著作如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通玄、徐氏医书等有关汤剂的记载更是繁多,但始终缺乏系统的整理。   附注1伊尹商汤臣〔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   2汤液论,商伊尹之书以神农本草经制为汤液论为我国医方之鼻祖,惜已失佚。   3伤寒金匮之方出于汤液论:是根据(1)王好古阴证略例谓皇甫先生云仲景广汤液为十卷。(2)朱肱云:仲景泻心汤比古汤液则少黄芩后人脱落之。   (3)许学士亦云伊尹汤液论大柴胡汤八味今医本无大黄故只有七味亦为脱落之一证。由此知仲景方多出于汤液论——中国医学大辞典。   2.汤剂之应用范围及其作用:   (1)内服:“若欲治病当先以汤洗涤五脏六腑”,由此亦可以了解到汤剂主要用途为内服之剂,伤寒论九十九个汤方中均用于内服,一直至目前,汤剂在临床内服应用上仍是占主要地位。   中藏经谓:“汤可以荡涤脏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