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反应器吊装工艺计算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应器吊装工艺计算 1.1 有关吊装参数 反应器有关技术参数 序号 名 称 位 号 规 格(mm) 总重量(t) 可拆卸内件质量(t) 反应器净量G1(t) 重心 位置 (m) 1 加氢精制 反应器 R3101 φ4257(Do)×28677×221/60 574 24 550 14.7 2 加氢裂化 反应器 R3102 φ4247(Do)×29818×216/60 636 48 588 15.4 由于加氢裂化反应器比加氢精制反应器重,以加氢裂化反应器R3102的吊装进行受力计算和强度校核。 有关重量参数 ○反应器净重 G1=588(t) ○吊钩重量 G2=39(t) ○连接件重量 G3=4(t) ○钢丝绳重量 G4=2(t) ○提升盖重量 G5=9(t) 吊装总重量G G = G1 + G2 + G3 + G4 + G5=588+39+4+2+9=642(t) 1.2 反应器的重心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及受力图 反应器加提升盖后的重心位置距离反应器底部的距离X为: 1.3 反应器抬头状态的受力计算 反应器吊装时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 反应器抬头时起重机(吊车)吊钩受力P 反应器裙座支反力F F = G-P=598-307= 291(t) 尾排摩擦力Q Q = μ.F 式中: μ——滚动摩擦系数μ=0.05 Q = μ.F =0.05×291 = 14.55(t) 反应器临界角β 1.4 主吊绳套的选择与计算 主吊绳套选用Φ70-8×61+FC,抗拉强度为1870Mpa的钢丝绳,其破断拉力为278000Kg,长度为100m,14股受力,主吊绳套的安全系数为 1.5 滚杠计算 钢排规格 钢排规格为:7500×600×400(mm) 滚杠规格和数量 滚杠采用规格为Φ127×12mm的无缝钢管,滚杠受力时钢排长度按5米考虑,每边摆放n=20根,相邻两根间距为250mm。 每根承受的载荷为: 计算长度: 滚杠材质为:20#钢 [б] = 1550(Kg/cm2) [τ] = 1000(Kg/cm2) 几何尺寸 截面特性 按曲梁计算,截面尺寸见下图: a=R-R1=h/2=1.2/2=0.6(cm) R/a=5.15/0.6=8.58 查表得:k=0.0047 e=K.R=0.0047×5.15=0.024 (cm) h1=0.6-0.24=0.576 (cm) h2=0.6+0.24=0.624 (cm) r=5.15-0.024=5.126 (cm) 内力 MB=MB1 = MB2 = 0.3183Ni.R=0.3183×7.275×103×5.15 =1.19×104(Kg.cm) MA=MA1 = MA2=0.1817 Ni.R=0.1817×7.275×103×5.15 =6.808×103(Kg.cm) 内力图如下图示 强度计算 结论 经计算,滚杠满足强度要求。 1250t吊车路基板设计计算书 2.1 设计条件 载荷条件 (*)履带下全部路基板承受的总载荷按78m主臂、20m工作半径超级提升配重200t、吊装负荷624t的工况下计算约为2000t。 全履带接地长度~13.3m,履带接地宽度~1.7m/单边。根据CC8800主设计师介绍的经验,将整条履带均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再均分为3等分,当臂杆方向与履带方向平行且整车重心在距回转中心第一个1/3段时,即距离回转中心在2.2m范围内时,认为支反力沿整条履带均布,在第二个1/3段时,即距离回转中心在2.2m范围之外时,认为支反力沿前半段履带均布。根据对部分工况下整车重心的估算,重心最靠前的情况重心位置约在第二个1/3段的中部。 经对(*)所设定的工况进行整车重心估算,在前部且距离回转中心为2.6m,在第二个1/3段,因此,按半履带承重。 接地压强 以接地压强的1.1倍作为最终设计条件,即 按另外一种模式计算履带接地压强,计算简图见右下图。 ,得: 经整理,得: 由 得: 将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将(1)、(2)联立,有: 解以上方程组,得: 履带折算接地压强为: 按该计算模式与按上页所用计算模式所得的结果基本吻合,判断计算方法可靠。 当臂杆方向与履带方向呈45?角度时,计算简图见下图。 则半履带的线载荷为: 履带接地压强为:p,=139/1.7=82(t/m2) 不大于前面计算出的p和pmax 。 当臂杆方向与履带方向垂直时,臂杆一侧履带的线载荷为 履带接地压强为: 也不大于前面计算出的p和pmax 因此,按臂杆方向与履带方向平行的情况设计路基板是正确的。 路基板尺寸条件 根据运输车辆装载条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