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网络监督新模式及技术支撑体系研究.docVIP

基于融合网络监督新模式及技术支撑体系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刘 晔 (开封市委党校,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网络监督是一种新型监督方式,文章围绕其首先分析了现阶段两种基本网络监督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阐述了其功能结构及模块间关系;最后以Web 1.0和Web 2.0为技术基础,给出了新模式的技术支撑体系,旨在创新与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并通过相应技术支撑指导实践应用,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网络监督模式;技术支撑体系;Web 1.0;Web 2.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One New Web Supervising Model And It’s Technical Supporting System Liu Ye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Kaifeng Municipal Committee,Henan 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Web supervision is one new supervising model. The paper firstly analysis two type of web supervising model. Secondly, it gives one new web supervising model based on combining. Lastly, it proposed one technical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model.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 in order to perfect and innovate web supervising model, and supplied a good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the same research. Key words:web supervising model;technical supporting system;Web 1.0;Web 2.0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在我国社会的日益普及,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充分享受其信息丰富便捷通畅及时等优点的同时,还不断在其他领域拓展新应用。网络监督即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公众为监督主体,独立于纪委、监察、审计等体制内传统监督制度的新型监督方式[1]。由于其表现出的强大舆论力与显著反腐效果,迅速引起政府、学者的高度关注,形成了新研究热点。 学术上的欣欣向荣反映了人们对网络监督所寄与的殷切厚望,但在这种繁荣表象的背后,也应看到大多数研究或者停留于纯理论层面,或者局限于制度政策等宏观层面,缺乏更深入、更具体的探讨,难以触及事物本质。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以模式和技术为着眼点,以引入社会哲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新理论为手段,研究网络监督的新型综合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开拓性,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1 网络监督的两种模式 从实施监督的主体来看,网络监督在模式上可分为两类: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前者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在其电子政务网站中新开辟举报专栏,借助网络平台受理单位或个人的举报监督[2]。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将纪检监察部门的传统监督渠道拓展至网络,在内容方面无明显变化。由于网站为官方设置并管理,一旦举报被受理,则严格遵循体制内的法定反腐程序来处理,所以制度化、法律化以及规范化是该种模式的显著特征。 第二种是指普通民众利用互联网对自身周边的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借助网络无阻碍传播营造社会舆论,从而引发官方注意与回应[3]。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公众意志、社会道德以及舆论力量作为监督基础,核心在于曝光与揭发,有意见表达权但无法定处理权。所以畅通性、及时性以及表达性是该种模式的显著特征。 相较而言,第一种模式长于制度保障与法律权威。无论何种模式的反腐监督,其最终环节都必须由政府部门来进行调查处理。故直接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举报,易于实现直通式“交流”,利于提高监督效率。但短处是实际执行效果不如人意,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局限。最好例证就是民间曝光在网络反腐中备受青睐,占尽风头,而官网举报则波澜不惊,有些沉寂。 第二种模式则长于渠道通畅快捷、传播范围广泛以及舆论营造力强。它彻底改变了普通民众的观点主张方式以及社会政治参与途径,更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来建立强大社会舆论,通过“众目睽睽,人尽皆知”的外部环境达到反腐目的。但短处是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规范约束,虚假信息、造谣诽谤甚至网络暴力是其无法克服的天生缺陷。 2 基于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 由以上论述可知,现有这两种网络监督模式虽各有特点,各具优势;但同样也各存缺陷,各有不足。若能将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则必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