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30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观刈麦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 )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
早期一首著名讽喻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
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
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
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
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
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
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
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
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
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
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
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
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喻诗,目的是“唯
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
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
心良苦。
赤壁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
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
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
面抒发 “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
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
- 1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30 诗词五首
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
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
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
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
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
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
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
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
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
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
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
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
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
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诗人杜牧的思维独到,见解新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但很有历史
见地的,而且表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
的哲理,表现出诗歌的立意美。
过零丁洋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
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
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
不可避免,个人命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期末串讲 实数讲义 (新版)苏科版.doc
- 【金榜学案】2014八年级生物上册 4.1.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达标测试 济南版.doc
- 【金榜学案】2014八年级生物上册 4.3.1.2 婴儿的诞生达标测试 济南版.doc
- 【聚焦中考】(浙江地区专版)2014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19讲 简单机械考点跟踪突破(含13中考真题)(无答案).doc
- 【聚焦中考】(浙江地区专版)2014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25讲 家庭电路考点跟踪突破(含13中考真题)(无答案).doc
- 【聚焦中考】(浙江地区专版)2014中考科学总复习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十一)(无答案).doc
-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词五首背景知识(pdf) 语文版.pdf
- 2014-201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2 数轴同步测试(含详解) 华东师大版.doc
- 2014-201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1 绝对值同步测试(含详解) 华东师大版.doc
- 2014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doc
- 2013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
- 2014-201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6.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步测试(含详解) 华东师大版.doc
- 2014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2.4 旋转与角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今天我当家 小数乘法教案 青岛版.doc
- 2014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2(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八年级生物上册 4.4.1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doc
-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4单元 第1章 第4节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
- 北京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 期末串讲课后练习二(含详解)(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