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晨报》的文化空间.pdf
第 4卷 第 1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I.4 No.1
2010焦 02月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Feb.2010
《晨报》的文化空间术
李彦东
(北京联合大学 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现代报业史上, 《晨报》是与 《申报》、 《大公报》并立 的著名报纸。晨报社开创的文化空问肇端 自清
末民众启蒙的理念,它充分展示了现代文化在媒介形式里的表现。 《晨报》副刊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从同人期
刊到更为大众的传播时所产生的变化和转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型时代 , 《晨报》所开辟的文化空间里,
关乎民众的通俗教育与现代艺术实践并行不悖,而启蒙的话语也散落在报刊、戏剧等多种媒介当中。
关键词:《晨报》;文化空间;启蒙;市民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0)O1—0041—05
TheCultureSpaceofMorningPaper
LfYan—dong
(CollegeofAppliedArtsandSciences,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Inthemodem historyofnewspapers,Morning Paperisamong themostprestigiousnews—
paperssuchasShanghaiJournal,TaKungPao.WithaculturalspaceoriginatedinlateQingpopular
enlightenment,itillustratedtherepresentationofmoderncultureinmedia.MorningPaperSupplement
displayedthetransformationthatthenew cuhuralmovementhadgonethroughfrom beingconfinedto
literary circletopopulartransmission.Atsuchatimeofbigchange,intheculturalspaceopenedup
byMorningPaper,populareducationandartpracticedevelopedtogetherandthemessageofenlighten-
mentweref0undinnewspapers.periodicalsandplays.
Keywords:MorningPaper;culturalspace;enlightenment;civilculture
在现代中国报业 中,若 以稳定持久和受众广 创刊人蒲伯英,就是清末著名的立宪党人蒲
泛而论,上海 《申报》和天津 《大公报》足当此 殿俊 。民国以后 ,蒲氏除了继续在政治事务上发
选。若论能从办报过程 中能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营 挥其影响力外,便是创办了 《晨钟报》。这份有
利和新闻,开辟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则除上述 着浓重论政色彩的报纸从一开始便卷入当代最激
二报外,北京 《晨报》也当在列。 烈的各种政治与公共事务论辩当中,甚至导致 了
这份创刊于 1916年8月 (初名 《晨钟报》), 其短暂停刊。复刊后的 《晨报》,其编辑运作的
停刊于 1928年的北京报纸 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 , 方式或稍有变 ,副刊 的风格或有不 同,但将评论
躬逢民主政治探索遭遇北洋军阀之际,新文化运 时政作为报纸第一义的宗 旨未尝有变。如果从论
动席卷全国之时,内中不少人士又与该报渊源甚 政的风格看,民国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