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60年回顾.pdf
“涉黑犯罪理论研究”笔谈会 《犯罪研究》2010年第 1期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6O年回顾
邱格屏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界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之际,我们也有必要检讨
在过去60年中黑社会在中国的基本状况,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黑社会的形成和发
展规律,也将为我们未来的反腐与打黑提供思路。
一 、 销声匿迹的黑社会:1949—1979
解放之初,鉴于民国时期的黑社会组织 “青帮”和 “洪帮”的反动性、破坏性和落后
性,新兴的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措施,以镇压和取缔包括黑社会在内的会道 门组织。
其时,全国共有会道 门300余种,道首和骨干分子约82万人,道徒约 1300万余人。
这些会道门大半被特务利用,成为当时企图与人民政府争斗的最大的反动组织。中央人民
政府于 1951年2月公布的 《惩治反革命条例》开启了取缔会道 门的先河,其第八条规定,
“利用封建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上徒
刑。”这一规定为打击反动会道门提供了强大法律武器。通过取缔反动会道 门的工作,一一大
批道首骨干遭到了法律制裁,成千上万道徒争相退道,会道 门在社会上声名狼藉,风光不
再,中国会道 门开始步入衰亡阶段。后来,由于部分会道门从城市转到农村活动,为了彻
底清除会道门的影响,1955年8月,全国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坚决取缔了进行复辟活动的
反动会道门。之后,反动会道门虽然没有彻底根除,但从总体上看,其道种的数量在逐步
减少,其活动的规模、社会危害程度都在缩小,黑社会组织便 自此销声匿迹了。
此后至 1979年的近 30年问,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对社会实行高度集中
的统一管理,经济关系简单,社会结构单一,黑社会难 以找到生存的土壤,“黑社会”一词
也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根据 《人民日报》1946—199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946—1980
年的25年问,“黑社会”一词只是在 1956—1957年问及 1967年偶尔出现过几次,其所指均
为香港黑社会。如 1956年 l0月香港发生 “双十暴动”, 《人民日报》对进行了集中报道,
认为国民党留港特务纠集部分黑社会人物,在九龙及荃湾策动了暴动。1967年则是因为香
港发生 “六七左派工会暴动”,当时的 《人民日报》发表 《北京市各界革命群众声讨英帝国
主义镇压香港爱国同胞暴行大会致香港爱国同胞的慰问电》及 《在北京市各界革命群众声
讨英帝国主义镇压香港爱国同胞暴行大会上谢富治同志的讲话》,指责香港英国当局 “在这
次暴行中纵容和利用大批蒋帮特务和黑社会分子,作为爪牙,来迫害香港爱国同胞”。因此,
我国1979年的刑法中也没有与黑社会犯罪有关的规定。
二、渐行渐近的黑社会:1981-199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一度在中国大地上绝迹的黑社会又悄然出现。1981年,深圳
《犯罪研究》2010年第 1期 “涉黑犯罪理论研究”笔谈会
就发现有香港的 “14K”、“新义安”黑社会组织的成员活动,他们采取各种合法及非法途径,
以强迫或拉拢为手段,吸收出海的渔民和到境外进行耕作或进行贸易的边民加入黑社会组
织,并利用回乡探亲、访友、旅游之机,在当地村民中发展会员。为了打击这股新型零星
的犯罪势力,深圳市于 1982年 9月颁布了 《关于取缔黑社会组织的通告》。这是 白20世纪
50年代初打击和取缔反动会道门之后,“黑社会 ”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机构文件中,
但其使用当时也仅限于个别地方。
“黑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是在 1983年以后。1983年,中央为 “严打”而发的
动员文件—— [1983]31号文件指出,流氓团伙分子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渣
滓、黑社会分子。”直到此时,被写进 1997年刑法的 “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词及后来被广
泛使用的 “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一词等均未出现。然而,由于 “黑社会”一词的敏
感性,此后不久,各级政府部门及其部门领导人在谈及黑社会犯罪问题时,不再直截了当
地使用 “黑社会 ”,而是将 “黑社会”、“黑社会性质组织”、“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等
混合使用。自此,绝大多数人对什么是黑社会,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已经无法区分,中
国是否存在黑社会的争论也 日趋激烈。
或许是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