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 铼系磷光材料作为敏化剂的
有机电致红光器件
英文题目 High efficiency red electro-fluorescence
devices employing a rhenium complex as
phosphorescent sensitizer
学生姓名 石琳琳 班级 5 学号
学 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微电子学系
指导教师 段羽 职称 副教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1
第2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趋势 2
第2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原理 5
第1节 磷光材料与荧光材料发光原理 5
2.1.1磷光与荧光 5
2.1.2 材料的能量传递机理 6
第2节 磷光敏化原理 9
第3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原理 12
第1节 实验材料和仪器 12
3.1.1 OLED材料及结构分类 12
3.1.2实验所用有机材料 14
3.1.3实验测量仪器 16
第2节 器件制备流程 16
第3节 器件性能表征 17
第4 章 实验内容及结果 20
第1节 器件的结构 20
第2节 实验内容 20
4.2.1材料光谱分析 20
4.2.2磷光材料掺杂浓度的确定 22
4.2.3 DCJTB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23
4.2.3 DCJTB界面特性研究 25
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OLED作为平板显示技术这一应用因为其高效率和高亮度等优势引起了人们对其研究的极大关注。迄今,为改善OLED器件的性能人们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目前OLED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想要得到性能更好的OLED还需要作出很多工作。
由于对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及器件结构不断改善,对磷光材料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可以通过引入荧光染料来提高,从主体材料到染料间的能量转移有激子完成,仅单重态激子产生荧光发光。然而,磷光染料的发光由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共同完成,引入磷光染料使效率的提高称为可能。然而,在室温下对的磷光发光非常罕见,发出荧光的材料很常见,但是荧光由于其仅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光相比磷光的效率要低几乎75%。所以我们指出一种能克服这种缺陷的方法,用磷光材料做敏化剂敏化荧光染料。在磷光分子和荧光分子间的能量耦合方式是一种长程有序的、无辐射的能量转换,也可以使发射的荧光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
我们用铼系磷光材料(4, 4’-bi (tert-butyl)-2, 2’-bipyridine Re(CO)3Cl)做敏化剂制备了高效率的红光器件,用DCJTB(1,l,7,7-tetramethyljulolidyl一9一enyl)一4H—pyranNPB(50nm)/ x%(30nm):CBP/BCP(10nm) /( 40nm)/LiF(0.8nm)/Al的浓度为9%时效率达到最大值;当荧光染料的厚度为0.4nm时,器件能达到的最大效率是3.38cd/A, 最大亮度接近5000cd/㎡。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磷光敏化剂,荧光染料,能量转移,高效率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It attracts large amount of attention as a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due to its excellent characters such as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luminance. Up to date,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been made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OLED.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work to move forward a single step to modify OLED.
Sinc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RS-485接口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监控网络组成与通信可靠性分析.doc
- 基于RTDS_CBuilder电磁_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方法_贾旭东.pdf
- 基于SA4828智能化全数字式专用变频器硬件设计.doc
-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doc
- 基于SFA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效率评价_陈春芳.pdf
- 基于SolidWorks 轮胎定型硫化机最优化设计开题报告.doc
- 基于STC89C52多通道脉搏采集系统设计.pdf
- 基于STM1光纤通信自愈保护系统研究与设计.pdf
- 基于SystemViewQPSK仿真.doc
- 基于UML模型和OCL约束类间交互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