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2008学年
《移动通信》考核复习提纲
一、考核时间:
2007年11月12日第三、四节(第十一周/周一)
二、考核形式:
笔试(闭卷)考核
三、考核主要内容:
1、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出现A、B、C、D、G五网共存局面,其中A、B网是模拟网;C、D、G网是数字网。以后A、B网淘汰出局。世界各国是欧洲最早使用数字网,其代表制式是CTSM全球通移动通信系统。
2、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相比其特点为:
1)衰弱现象 2)强干扰 3)多卜勒效应
4)必须使用跟踪交换技术 (P4-5)
移动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必须用无线电波;固定通信双方通过有线介质传信息,双方终端是固定的。
3、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P5-6
移动通信系统由MS、BS、MSC、PSTN及中继线组成
4、移动通信工作方式
单工、半双工、双工、准双工。
其中GSM用准双工;集群通信用半双工;
BS是双工,MS是单工
5、移动通信相关技术 P8-12
1)多址技术 FDMA TDMA CDMA
2)调制技术:GSM采用GMSK
3)分集技术:空间分集、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
4)语音编码技术(信源编码技术)
语音编码技术有:1、波形编码;2、参量编码;3、 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结合混合编码
GSM采用RPE—LTP的混合编码
6、移动通信体制 P14-16
1)大区制
2)小区制
3)两种制式的优缺点
7、构成无线区群条件2个,满足此2个条件的区群中小区
因此可以得出N为3、4、7、9、12、13、16、19、21…… P17-18
8、激励方式和小区模式 P18-19
1)激励方式:中心激励 顶点激励
2)小区模型
我国用7个基站21个小区模型
9、GSM系统结构 P27-29
1)MSC 2)BSS 3)HLR 4)VLR 5)AVC 6)EIR 7)OMC 8)MS
10、GSM系统编号 P29-33
1)MSISDN 国内为11位
2)RMSI
3)LAI
11、GSM频率配置 P36
GSM900 MHz频段:
890-915 MHz 上行 MS→BS
935-960 MHz 下行 BS→MS
12、GSM频道编号和信道号、多址方式 P37
GSM频道编号 MHz
MHz
n为1-124,已知载频频率可求出频道号n.
如:940MHz的频道号n可由935 MHz+0.20n MHz=940 MHz求出
GSM信道号
GSM共124*8=992个信道
已知信道号可求得频道号
如:460号信道可求得 460/8=57.5是58号频道号
多址方式:
TDMA/FDMA/FDD制式,25 MHz频段共124个载频频道间隔200 kHz,每载波8个TS。
1TS=0.577ms , 8TS=4.615ms
13、跳频 P38
跳频概念和原因,GSM采用217次/s慢跳频率
14、GSM语音编码 P38
GSM语音编码用RPE—LTP、编码净比特率为13k bit/s,再经信道编码位为22.8k bit/s
15、GSM信道类型 P39-40
逻辑信道分TCH和CCH
GSM移动用户被呼后使用PCH、RACH、AGCH、SDCCH和TCH
BCH、FCCH等等信道作用
16、GSM帧结构 P42-43
GSM帧结构的五个层次
超高频、超频、业务复频、控制复频的组成方法
17、GSM系统运行 P44-45
位置登记概念:
GSM手机从开机到主呼成功进入通信状态过程
越区切换概念
多卜勒效应 P5
多卜勒效应就是多卜勒频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婚礼操办.doc
- 婚礼文案大全.doc
- 活动经费预算表.xls
- 货运公司遵守C-TPAT协议.doc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doc
- 机械绘图软件.doc
- 机遇与挑战共存——中国TD-SCDMA发展策略分析.doc
- 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实施方案.doc
- 吉他教程:民谣吉他的动作要领.doc
- 计算机工程硕士是啥.doc
- 【MBA复试】英语口语测试自我介绍范文.doc
- 【word】 SIP视频会议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oc
- 【word】 韩国安防行业概览.doc
- 【word】 利用课程群建设改进英语语法教学.doc
- 【word】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中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doc
- 【word】 中国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doc
- 【精品推荐】嘎查村党支部村委会办事资金的筹措使用情况调研_7943.doc
- 【精品文档】浅谈英法语言对比分析在二外法语中的应用语言文化论文_英语论文论文_396.doc
- 【文献】浙大,哈工大等100多所重点高校考研QQ群号大全,方便大家交流经验.doc
- 【中国电信3G】CDMA2000.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