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元:忆宁夏煤矿区勘探和开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宁夏煤矿区的勘探和开发刘绍元前? 言 宁夏煤矿区的勘探与开发的由来,据原宁夏煤管局总工程师沈季良告诉我说,约在1955年底,周总理指示煤炭部部长陈郁同志,包兰铁路通车,但沿线的铁路机车用煤问题至今还没有落实,你们要加快找煤开矿的步伐。至此,陈部长立即电告西北煤管局和西北煤田地质局开展沿线的找煤工作。于是,我们便背起背包到了宁夏。 一、石嘴山向斜东南翼井田 1956年元月4日,我在陕西省铜川西北煤田地质局132勘探队地质科工作。科长李天顺同志通知我:“组织决定调你去新成立的勘探队工作。地点在甘肃省惠农县石嘴山镇。任务紧急,赶快收拾行李,准备动身。”元月6日下午,天空飘着雪花,我和邵子武、马秉瑚由铜川乘火车到了西安。元月8日,吃完早饭,由旅馆急忙步行赶到西北煤田地质局,参加新勘探队成立大会。会场设在局食堂,参加人员除该局全体职工外,就是我们几位新队的同志。大会由局长主持,他先宣布成立146勘探队,并将新刻就的146煤田地质勘探队的公章交给新队队长郭文庆同志。最后讲些该队的任务,要求即刻动身,早日开展工作。这个勘探队就是现在宁夏煤田地质局的前身。 在此之前,煤炭部和地质部的专家们(包括苏联专家)曾认为,石嘴山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太复杂,不宜建矿。但地质部644勘探队则对专家们的意见持否定态度。元月10日,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们一行13人分别乘一辆美制中吉普车和两辆美制10轮万国牌卡车奔赴石嘴山。在吉普车里有队长郭文庆、地质技术员刘厚贤、邵子武、马秉瑚、刘国雄、温荣、丁培民和我,另有搞计划工作的梁恩平。卡车上除帐篷、行李等物外,还有搞钻探工作的李玉华、杨昆、高本才和搞行政管理工作的张凤山。另外还有3位汽车司机。我们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刚毕业不久、不到26岁的大专生。 我们从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北风怒吼,大雪纷飞。积雪涌到汽车前的保险杠上,汽车轮胎挂上防滑链,推着积雪爬行。汽车都是从朝鲜战场上运来的战利品,稍加修复就开始使用。由于汽车发动机门阀上的弹簧质量低劣,走不多远,就因弹簧折断,停车更换。配件用完,只好中途停在路上,等后面汽车驶来,向他们讨要。停车时间一长,水箱马上就要结冰,还要烤车。就这样,第一天一早出发,半夜才到了甘肃省泾川县。直到第11天的晚上,才到达目的——石嘴山镇。当夜睡在马车店的门板上。第二天一早,顾不得几天的疲劳,就开始紧张的野外工作。 当时的石嘴山镇加上农村人口仅有3000人。贺兰山前黄羊成群,有时跑到镇里来,如入无人之境,有人形容该地风沙时说:“石嘴山一年只刮一次风,一刮就是一年。”这话虽不准确,但风沙多,风沙大确是事实。贺兰山前的砾石被风沙剥蚀,均呈三角形,其尖端均迎着西北风向;放在外面的自行车,一上午,被风沙剥去镀铬和漆皮,露出光亮的铁面。小镇在工业方面,仅有一个陶瓷厂和为该厂服务的一个小煤窑及一座小电站。据说,该电站的发电机曾是慈禧太后时代在清宫里使用的。对此我们没有考究。 我们在野外工作中,除地质罗盘和锤子以外,就是一张马鸿逵留下的极不准确的所谓军用地图,其它再没有别的东西。由于该区风沙弥漫,寒气逼人,气候干旱,不少人经常流鼻血,嘴唇干裂,脸上脱皮,喉咙肿疼。但谁也没考虑这些,只是抢时间,争取早日提出勘探设计,满足施工要求。2月12日春节这一天,我们仍坚持工作到深夜。正月十五前,编完勘探设计,报西北煤田地质局批准。当我们在开展野外工作的同时,勘探工人、管理人员和各种机械设备都已陆续到达。 我当时任地质科水文组组长,搞水文工作。石嘴山矿区向斜东南翼井田煤层和地质构造都比较简单,对矿井开发不存在问题,但矿区滨临黄河,煤层向东北走向穿过黄河直达东岸。煤层浅部报废的小煤窑星罗棋布,充满水的采空塌陷区沿三个厚煤层塌陷成三条深沟,直达河岸,因此,查清黄河水和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是决定该矿能否开发的关键问题。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一股革命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不断激励着我,决心搞好工作,报答党的培养教育。 为了了解地下岩层的含水状况,必须在钻孔中作抽水试验。一次试验最少需经15—20个昼夜不停地工作,并在抽水中每隔一1个小时测量一次钻孔内的水位、涌水量、水温和气温。抽水所用的设备是空气压缩机。将高压空气用管子通入钻孔内,使之与水混合后涌出地面。高压的水和空气通过地面胶管向外喷出时,由于压力的影响,几米长的胶皮管在地面来回翻腾。当时,没有任何仪表,需用力抱着胶管使水流到一个2立方米的铁箱子里,测定流满的时间,算出钻孔单位时间的涌水量。在抱胶管时,翻腾的胶管有时把人打得很远,甚至击倒在地。测一次流量,水溅全身,将衣服湿透。这些工作都是在露天进行。北风怒吼,滴水成冰,气温在零下29度半,工作之艰辛以及水文地质人员的奉献精神可想而知! 经过一年多日日夜夜艰苦的工作,终于作出黄河水和小煤窑废巷废水对矿井开采没有影响的结论。1957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