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系统性红斑狼疮.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 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 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 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7~1/1000, 高于西方国家报道的1/200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 岁的育龄女 性。通过早期诊断及综合性治疗,本病的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病因] (一)遗传 1.流行病学及家系调查 资料表明SLE 患者第1 代亲属中患SLE 者8 倍于无SLE 患者家庭, 单卵双胞胎患SLE 者5~10 倍于异卵双胞胎的SLE 发病率。然而,大 部分病例不显示有遗传性。 2.易感基因 多年研究已证明SLE 是多基因相关疾病。有 HI-A 一班类的 CZ 或 C4 的缺损,HLA 一Ⅱ类的DR2、DR3 频率异常。它们的异常又和自身 抗体的种类和症状有关,如DR2/DQ1(与抗SSA 抗体相关)、DR3/DQ2(与 抗SSA、SSB 抗体相关)、DR2/DR6(与抗Sm 抗体相关)。DR4 则减少SLE 与狼疮肾炎的易感性。HLA 以外的易感基因有1q23、lq41~42 及染色 体2、3、4 、6 等多个部位。总的说来:①SLE 是个多基因病;②多个 基因在某种条件(环境)下相互作用而改变了正常免疫耐受性而致病;③ 基因与临床亚型及自身抗体有一定相关性;④在实验动物中看到有保 护性基因。 (二)环境因素 1.阳光 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 2.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等也可诱发疾病。 (三)雌激素 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在更年期前阶段为9 :1,儿童及老人为 3 :1。 [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外来抗原(如病原体、药物等)引起人体B 细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 耐受性减弱,B 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外来抗原的自身抗原相结合, 并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使之活化,在T 细胞活化刺激下,B 细胞得以 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造成大量组织损伤。 (一)致病性自身抗体 这类自身抗体的特性为:①以 IgG 型为主,与自身抗原有很高的 亲和力,如DNA 抗体可与肾组织直接结合导致损伤;②抗血小板抗体 及抗红细胞抗体导致血小板和红细胞破坏,临床出现血小板减少和溶 血性贫血;③抗 SSA 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心脏引起新生儿心脏传导阻 滞;④抗磷脂抗体引起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 惯性自发性流产),抗核糖体抗体又与NP-SLE 相关。 (二)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SLE 是一个免疫复合物病。免疫复合物(IC) 由自身抗体和相应自身 抗原相结合而成,IC 能够沉积在组织造成组织的损伤。本病IC 增高原 因有:①清除IC 的机制异常;②IC 生成过多(抗体量多);③因IC 的大 小不当而不能被吞噬或排出。 (三)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 SLE 患者的CD8+T 细胞和NK 细胞功能失调,不能产生抑制CD4+T 细胞作用,因此在 CD4+T 细胞的刺激下,B 细胞持续活化而产生自身 抗体。T 细胞的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使自身免疫持续存在。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器 官。中小血管因IC 沉积或抗体直接侵袭而出现管壁的炎症和坏死,继 发的血栓使管腔变窄,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受损器官的特 征性改变是:①苏木紫小体(细胞核受抗体作用变性为嗜酸性团块);② “洋葱皮样病变”,即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增生,明显表现 于脾中央动脉,以及心瓣膜的结缔组织反复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而 形成赘生物。此外,心包、心肌、肺、神经系统等亦可出现上述基本 病理变化。如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几乎都可发现肾病变,WHO 将 狼疮肾炎的肾小球病变分为六型(详见所附的狼疮肾炎) 。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多样,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 (一)全身症状 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 90% 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各种 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发热应除外感染因素,尤其是 在免

文档评论(0)

湘雅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2014230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