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激发学生的动机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本 讲 纲 要 1 动机及其理论 1.1 动机的含义 动机(motivation)是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它是一种解释性的概念。 动机的产生依赖两类因素: 因素1: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素2:诱因。能够激发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都可成为诱因。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诱因可能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个体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只有需要和诱因结合,才能成为实际活动的动机。 1.2 动机的分类 一般来说,动机通常被分为两类: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例如:为了获得好的分数、或为了避免家长的责骂而学习。 内部动机: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例如:儿童从事游戏、体育爱好者从事体育活动等。 两类动机在不同学生身上,表现不同。 在激发学生动机时,最理想的做法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1.3 动机的作用 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具有如下功能: 1,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功能; 2,动机对活动具有指引功能; 3,动机对活动具有激励功能。 1.4 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视角 人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是因为行为和刺激之间因为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2 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 2.1 学习任务的类型 不同的学习任务,风险性(即可能失败的几率)与模糊性不同(预期的答案是否明确),依据这两个维度,可将学习任务进行分类。 2.2 学习任务的价值 一般来说,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三种价值: (1)成就价值。 (2)内在价值或兴趣价值。 (3)效用价值 2.3 教师 教师的表扬或积极评价,可促进学生动机的激发。 教师的期望也可影响学生的动机。 (1) “罗森塔尔效应”或“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 (2)“固定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对学生动机的作用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的。 教师期望也会影响对学生的反馈,从而影响学生的动机。 2.4 兴趣 2.5 自主性 自主性是个体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上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 心理学家一般用“发起人”(origins)和“跟从者”(pawns)来区分自主与他人决定,二者的动机水平不同。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往往作为跟从者,因此学习动机弱。 教师应创造自主性的课堂环境,给予学生控制权,并加以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机。 2.6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我能力或操作绩效的感知。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的认识。 (1)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领域性。 (2)自我效能感是动态变化的。 (3)自我效能感在选择目标和实现目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7 归因 2.8 能力观 影响动机的另一因素是学生所持的智力观,即认为智力是永恒不变的还是智力是发生变化的。前者是智力的“实体论”(entity theory),后者是智力的“增长论”(incremental theory)。 3. 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 一般来讲,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我能成功吗?涉及如何使学生认识自我能力。 (2)我愿意成功吗?涉及如何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3.1 设置合理目标 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 对学习目标到达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1)告诉学生离目标有多远,超过目标多少。 (2)强调进步的反馈比强调差距的反馈更有效。 (3)不要将分数进行横向比较、按分数高低发试卷等。 目标的可接受性也影响学习动机。 (1)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 (2)学生与家长和同伴一起制定目标。 如何帮助学生设置目标 一、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有助于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看到任务的用处。 二、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目标。可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选择,或选择先达到哪一个目标。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选择的目标是适宜的。 三、使学生确信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为此,可以告诉学生其他人已达到此目标,并确保学生拥有达到该目标的资源,让学生知道别人相信他能成功。 四、一定要给予学生向目标迈进的反馈,最好是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表达来监控自己的进步情况,比如可以问“你觉得自己做了多少”,而不是“你做得太毛糙了”,或者问“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而不是说“很好,你已经大功告成”。 3.2 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通过要求学生形成恰当的预期来实现。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回答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