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4卷第1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01.34.No.1
2004年1月 of andSocial
Journal 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s) Jan.2004
Zhejiang
口碑传播的基本研究取向
黄孝俊1,徐伟青2
(1.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系,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口碑传播作为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提高组织信息传播能力和效能
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传播学、心理学和营销学者们的关注。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对I=I碑传播的理
论假设和内涵的深入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口碑;传播;营销;展望理论;效能
[中圈分类号】G206.2;F71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4)01—0125—08
口碑传播是指一个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传者和接收者关于一个产品、品牌、组织和服务的非
正式的人际传播。大多数研究文献[1](p.166)认为,口碑传播是市场中最强大的控制力之一。心理
学家指出,家庭与朋友的影响、消费者直接的使用经验、大众媒介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共同构成
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四大因素。由于在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I=I碑被誉为“零号
媒介”。口碑被现代营销人士视为当今世界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和高可信度的宣传媒介。就营
销研究领域而言,有人主张把口碑传播作为营销方法来研究,以丰富既有的营销理论。
一、以往研究的焦点与回顾
口碑传播具有高说服力,因而具有高影响力[2](p.51)。因为相对于更正式或有组织的信息来
源比如广告而言,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经常更多地依靠非正式的或人际传播的信息来源。有关传
播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口碑传播的影响力比媒介广告的影响力高七倍,比人员推
销的影响力高四倍。消费者转换品牌更多是受口碑传播的影响,而非广告的影响,前者的影响力是
后者的两倍。在促使消费者态度由否定、中立到肯定的转变过程中,口碑传播所起的作用则是广告
的九倍[2](PP.51—52)。
早期的I=I碑研究主要围绕新产品、有形产品的传播,很少致力于服务行业中的消费者行为研
究。然而,1=I碑在服务行业中比产品市场方案更加重要、更具影响力。考虑到服务的无形性和相关
程为服务的无形性问题提供了特殊的解决方法。因为一个消费者在消费之前不能够完全了解一项
服务,他会从有经验的信息源那里寻找口碑信息。同时,来自有经验的信息源的口碑能够帮助克服
(收稿日期】2002—12—26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曙光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5000—584113;202000—584103)
[作者简介】1.黄孝俊(1971一),男,浙江苍南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教师,应用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应用传
播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2.徐伟青(1971一),女。浙江东阳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企业管理博士研究
生,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和消费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12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4卷
服务购买中低可比性和较少可搜寻质量信息的问题[2](pp.51—83)。由于口碑被认为是没有偏见的
(在保证传者没有为此得到相应的商业利益回报的前提下),这样,当服务中的信息难于评估时,就
更依赖于口碑的作用了。因此,口碑在服务购买决策中尤为重要。
许多现有的观点重视口碑的力量和作用,但对于口碑传播过程方面的实证研究则较少。已做的
研究也主要局限于口碑传播的正面效应,而对其负面效应的研究不多;对概念模型研究得比较多,而
对测量模型研究得比较少。现有的测量模型作为一种系统过程的实验方法是有效的,但在进一步研
究口碑传播的潜在效能时却显不足。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报告.ppt VIP
- 2025南方电网保山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电镀基础知识100问.pdf VIP
- 党课:9.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PPT课件.pptx VIP
-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和习题检测.doc VIP
- 云南省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pptx VIP
- SW硅墨烯免拆模外墙保温系统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2025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招聘70人(第二批)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