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docVIP

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学习与思考论文 标 题: 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专 业:   应用化学              班 级:    1201班             学 号:    2012310200101            姓 名:     徐永忠            指导老师:      胡先文          湖北·武汉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摘要:臭氧层是指距离地表15~50km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然而,近2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目前,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作为臭氧层破坏元凶而被人们高度重视的CFC,有5种物质为“特定氟里昂”,它们主要用作致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其产品一直在增加,直到知道利用CFC作气溶胶的潜在危险后才开始下降,通过实施控制措施,特定氟里昂的生产量由1986年的113万吨减少为1991年的68万吨,削弱了40%。[8] 3.溴化物与臭氧层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溴比氯对整个平流层中臭氧的催化破坏作用可能更大。南极地区臭氧的减少至少有2%是溴的作用所致。有人指出,在对极地臭氧的破坏中,BrO与ClO反应可能起重要作用: BrO+ClO → Br·+Cl·+O2  Br·+O3 → BrO+O2 Cl·+O3 → ClO+O2 整个反应使2O3 → 3O2。 对极地平流层的BrO和ClO的观察支持这种观点,并由此认为南极地区臭氧破坏的20%~30%是由溴引起的,而且认为,溴对北半球臭氧的破坏可能更加严重。所以溴化物的量虽少,作用却不可低估。 4.氮氧化物与臭氧层   氮氧化物系列中的N2O(氧化亚氮),化学性质稳定,至今还不清楚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因而还未列为大气污染物。但是,N2O同氯氟烃一样能破坏平流层臭氧,同二氧化碳一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并且其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能力是CO2分子的100倍。 三、臭氧层破坏的影响 1.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太阳紫外线中以往极少能到达地面的短波紫外线也将增加,使得皮肤病和白内障患者将会增加。据统计,臭氧层减少1%可使有害的波长为280~320纳米的紫外线增加2%,其结果是皮肤病的发病率将提高2%~4%。现在,距南极洲较近的居民已饱尝臭氧层空洞带来的痛苦,如居住在智利南端的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一定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再戴上太阳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搔痒病。[2] 2.臭氧层破坏对生物的影响   虽然植物已发展了对抗UV-8高水平的保护性机制,但实验研究表明,它们对波长为280~320纳米水平增加的应变能力差异甚大。迄今为止,已对200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了波长为280~320纳米的紫外线敏感性试验,发现其中2/3产生了反应。敏感的物种如棉花、豌豆、大豆、甜瓜和卷心菜,都发现生长缓慢,有些花粉不能萌发。它能损伤植物激素和叶绿素,从而使光合作用降低。[3] 3. 臭氧层破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平流层中臭氧对气候调节具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如果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降低,在这里吸收掉的紫外线辐射就会相应减少,平流层自身会变冷,这样释放出的红外辐射就会减少,因之会使地球变冷。另一方面,因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会使地球增温变暖。如果整个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减少是均匀的,则上述两种效应可以互相抵消,但是如果平流层的不同区域的臭氧层浓度降低不一致,两种效应就不会相互抵消。现在的状况是,平流层臭氧层减少呈不均匀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净效应如何,还有待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4] 四、保护臭氧层的对策 1.国际间反应 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臭氧层正在受到耗蚀的科学论点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意识到,保护臭氧层应作为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行动,并将此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为制订全球性的保护公约和合作行动作了大量的工作。[2] 1977年,通过了《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并成立“国际臭氧层协调委员会” 1985年和1987年分别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议定书最初的控制时间表是分阶段地减少特定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量。到20世纪末减至1986年水平的一半。但是,如果预测大气中包括破坏臭氧物质(有机氯化合物)、全氯浓度今后的动态,则可知即使氟利昂的排放减半,破坏臭氧层物质依然会持续增加,它们对臭氧层的威胁也会不断增加。因而,为了控制这种趋势,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