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一中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反馈练习 历 史 试 题.docVIP

山东济宁一中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反馈练习 历 史 试 题.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济宁一中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反馈练习 历 史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共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请将第I卷答案填入答题卡,将第II卷答案填入第II卷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疆域拓展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3.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洗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必须 ( )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法院负责 D.对国会负责 4.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5.据载,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得”。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6.近代前期中国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士,“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 A.香港 B.台湾 C.东北 D.南京 7.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为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确立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奠定了我国其他政治制度的基础 B.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成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 D.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属于人民 9.下图是北京天坛祈年殿,这是古代封建皇帝在此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B.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下,迷信色彩浓厚 C.五谷丰登是古代农民的美好愿望 D.古代建筑的大多是适应农民需要而设计的 10.某生分析下表,得出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5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3.人类曾经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交通技术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