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述评.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在泡沫经济的浮躁和荣华消逝后,1990 年代的日本社会一直弥漫 着浓厚的世纪末情调。这十年来,人们固然为银行的巨额呆帐、制造 业的空心化、景气的低迷以及失业率的上升而感到不安,然而更深刻 的忧虑则来自先后推行的各种改革措施都未见其成效的事实。记得十 八世纪的英国保守主义政论家伯克(Edmund Burke)曾经说过, “无 法改革的国家将也无法存续下去”。这句名言最适合用来描述当前日 本有识之士的心境。正是在上述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下,小泉纯一郎 总理的口号 “改革无禁区”居然可以使内阁支持率从森喜朗执政时 期的 9%飙升到近90%并且居高不下:“司法改革”这个本来始终被 认为只反映法律界内部门户之争的冷僻课题也一跃而成为大众传播 媒体关注的热点,得到政界、财界以及学界的鼎力推动。 关于现阶段的日本司法改革热,不妨进而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 观察和解释。一个侧面是虚的,基于社会的求变期盼。在政治改革、 行政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等纷纷受阻受挫之后,对多数人而言 还很新鲜、对统治者而言又颇安全的司法改革就自然而然成了改革欲 望的寄托或者宣泄口,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起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式的惊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此相应,解决问题 的责任也或多或少得以转嫁,从权力结构的决策中枢移到本来只属于 决策执行机构的审判部门。除非今后日本的法院系统真正能够在相当 程度上发挥创制规范、形成政策的功能,否则,在问题转换、责任转 嫁之后, “改革的期盼”就会变质,导致 “改革的欺瞒”,只落得一 付假行头、一场空欢喜。 另一个侧面是实的,基于转变国家管理方式、进行 “放权”和 “松绑”的需要。众所周知,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建立了 赶超型行政指导的体制,从国家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 来看,表现为 “统筹规划、官方作保”;从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角度来看,则表现为 “大政府、小司法”。到 1990 年代,在对过 去的社会体制和经济模式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日本根据美国的再三启 示提出了 “缓和限制”、 “促进公平竞争”、 “行政管理透明化”的 改革方案[1],其逻辑结果当然是要大力加强法治原理特别是司法制 度的功能,甚至把国体改造成所谓 “司法国家”[2].要适应这种形势, 就必须对司法的机构和程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显而易见,如果司法 改革的目标都落实了,前面所提到的社会求变期盼也就不会完全成为 “太虚幻境”里的故事。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能否真 正落实。因此,本文分析的重点在第二个侧面,即从 “大政府、小司 法”过渡到 “小政府、大司法”的体制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具体 改革措施。 本文讨论的范围包括 ∶为什么日本的司法改革会成为一 项重要的政治议题?政界、财界与法律界之间以及法律界内部在司法 改革的宗旨和内容方面存在着什么样的异同?2001 年 6 月 12 日提出 的司法制度审议会意见书的设想有哪些主要变化以及特点?司法改 革的基本目标能不能实现?日本司法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何在?为了回答上述设问,本文首先概述日本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演变过程以及各种基本主张,然后着重考察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剖析社会体制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针对实践中 已经出现或者将有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出个人的预测和意见。 一 日本司法改革的来龙去脉 早在 1960 年代日本辩护士连合会就开始以社会运动的方式提 倡司法民主化和审判参与、法律家一元化和律师人数的扩充,等等 [3].然而,从国家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一次司法改革的历史源头 似乎应该追溯到 1985 年底具有创新意识的职业法官矢口洪一被任命 为日本最高裁判所长官的那一时刻。矢口上任伊始就采取了两大行动 来积极推动在制度层面实现市民的司法参与,即着手为重新导入陪审 制度进行准备以及废止关于禁止记者在法廷内摄影和记录的规则 [4]. 另外,在法律职业群体的自我更新这一方面,继法务省在 1987 年成 立法律家基本问题恳谈会之后,根据法务省、最高裁判所以及日本辩 护士连合会这法律界三家的协议在 1991 年又设置了法律家培训制度 等改革协商会议,使司法改革得以大张旗鼓。但是,协商四年有半之 后的结果,却只是对司法考试科目进行若干调整、把合格人数的定额 编制由 500 人增至 1000人然后再争取到达作为中程目标的 1500人这 样的修修补补而已,颇令人失望[5]. 鉴于这种 “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