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及综合能力模拟卷精讲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模拟预测卷 A
一、名词解释(5 8=40分)
1.开元杂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
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广泛地传播。唐
人孙樵《经纬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
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第三者效果
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研究,1983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及新闻学教授戴维森在《传播的
第三者效果》一文中提出。第三者假设认为,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
响,而低估了自己所受到的影响。第三者效果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受众为中心的感受型第三者效果,
一类为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效果型第三者效果。第三者效果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部分行为模式,为一
些民意现象提供解释,还能解释若干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3.舆情
“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
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
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4.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interactiontheory)
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稿集《精神、社会
与自我》(1934)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的学者H.G.布鲁默、
T.西布塔尼、R.H.特纳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
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的广泛文化的一
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批判学派
萌芽于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起源于欧洲,
欧洲至今仍是基地。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
进行的研究的总称。其理论基础是:
①“法兰克福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
— 1—
考试点(www.kaoshidian.com)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400-6885-365
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60年代开始在欧洲流行。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
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批判学派自身是一个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
6.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对媒介也采取了二分法,但他不像英尼斯是以时空的偏倚将媒介一分为二,而是以冷热
的特性将媒介一分为二。所谓“热媒介,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度扩张的一类传播媒介(如
照片、拼音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冷媒介则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的一类传
播媒介(如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话、电视、口语)。在麦氏看来,“清晰度即讯息、资料完备、明确
的状态。”热媒介作为高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多,明确度和完备度较高,因而要求接受者补充
的信息少,参与的程度低,无需发挥想象力和进行再创造。冷媒介作为低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
较少,明确度和完备度较低,因而需要接受者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努力填补媒介在传播中留下的许
多空白和“回旋余地”。
7.公民新闻学(CivicJournalism)
又称为公共新闻学(PublicJournalism),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尔后波及西方
其他国家,但主要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还是在美国。在美国,公民新闻学被称为“美国新闻理论的第三
次革命”或“第四种新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两个关键词:公关利益和民主。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非
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讯工具(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习惯价值及在中国司法中面临问题研究.doc
- 系统论在法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初探.doc
- 系统强化班配套测试卷(理论法学).doc
- 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存在性及效率的研究_陈金龙.pdf
- 狭义刑法解释若干问题探析研究.doc
- 下础基法宪法序程政行国中定制论.doc
- 显形反向假冒行为的研究.doc
- 县级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以重庆市Y县为例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
- 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影响机理的研究.doc
- 现代公益诉讼产生发展背景考察及对我国启示.doc
- 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跟踪第十九期:下游日化行业发展促进香精香料行业稳步增长,关注北交所相关标的-250623-华源证券-18页.pdf
-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北证国光,掘金北证国企改革,国企改革红利下的低估值机遇-250622-开源证券-17页.pdf
- 2025人工智能行业中期投资策略报-中信建投.pdf
- 2025年GenAI硬件北美影响力报告.pdf
- Morgan Stanley-中国的新兴前沿 从轮式到步式——汽车如何跨足人形机器人-116052139.pdf
- 并购重组跟踪(二十五)-250623-东吴证券-13页.pdf
- 冲击的“脉络“系列之二:封锁“霍尔木兹”,不可信的承诺?-250625-申万宏源-15页.pdf
- 2025中国绿氢产业发展蓝皮书.pdf
- 2025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曈.pdf
- 策略点评报告:并购重组跟踪半月报-250626-中银证券-10页.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