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解读消费者权的确立与演变.docVIP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解读消费者权的确立与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解读消费者权的确立与演变   关键词:消费者权/确立/演变   内容提要:在消费者权的前时代,消费者作为具有平等性与互换性的民事主体,通过享有民事权利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随着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民法通过自身修正仍不能完全胜任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者权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并发展。考察消费者权的发展史,可知消费者权的确立与变迁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果。消费者权已成为经济法视域中的权利,应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重新建构消费者权的法律概念体系,主要包括扩大消费者权的保护范围、消费者权外延的扩张、消费者权实现机制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政府及时承担了对受害消费者的社会救助责任,但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救济方面显示出的法律制度的诸多无奈与困境是明显的。制度出现不均衡的但又不能通过制度变迁做出及时和恰当的反映时,可能导致制度的失灵与失效。法律制度变迁的可能路径是“制度—问题—理论—裁判实践—制度”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据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即将修改,这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作为自然人的消费者当然享有民事权利,消费者权(注释1:笔者认为消费者权属于经济法的特异性范畴,有别于民事权利与公民权利。此外,程信和与杨忠孝教授也都分别从不同视角明确提出消费者权属于经济法特异性范畴。(参见程信和·经济法基本权利范畴论纲[J]·甘肃社会科学,2006(1)·杨忠孝·经济法上的权利与权力之争[J]·法学,2009(8))。)为何从民事权利中分离而成为经济法语境中的权利范畴,作为经济法特异性范畴的消费者权在《消法》中应如何构建才能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如何才能使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救济纳入法律与制度的正式轨道?本文从历史考察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消费者权的前时代   (一)作为平等性、互换性的民事主体权利早期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产品数量有限,交易范围狭窄,消费者纠纷事件鲜有发生。同样,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人们自己负责收集有关商品的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自主作出判断,自己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按行契约自由原则行事。“货物出门,概不退还”是当时商业通行的惯例[2]。到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初期,这一状况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在传统的法律体系中,作为自然人的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一直是由民法加以调整的。在当时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发生像今天这样的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和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传统民法基于平等性和互换性的两个基本判断,运用平等自愿的基本原则,对各种民事主体之间的活动及其产生的社会关系就能进行有效的调整。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AdamSmith)的见解对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单个的个人成为中心。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认为,个人能够知道什么最符合他的利益,并且其行为总是符合经济原则的(所谓的“经济人”)。私人自治意味着个人在经济领域自负其责和自由行动的权利[3]。理性的市场主体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自愿参与竞争并且承受风险,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私人自治在法律上受到民事主体权利的保障,经济自由主义使得人们可以去创造并且占有财富。“在典型的市民社会中,消费者是根据人格平等和契约自由(合同自由)的原则,自我负责地选择商品和劳务,对其蒙受的损害,可以不履行合同或侵权行为请求损害赔偿。这是以诉诸于一般市民法的手段保卫自己,并以此保持市民法上的平衡。这里的法益,属于私法益。而有关消费者,公法益能成为问题的,也只不过是围绕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易,追究诈骗罪行的刑事责任而已。”[4]民法作为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律之一,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一直到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调整人们之间商品交易关系的主要行为规范,很好地解决了人们之间商品或服务交易过程中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因此,消费者作为民事主体,通过享有具有平等性与互换性的民事主体权利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主体的地位丧失平等性与互换性引起“消费者”概念出现的必然性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市场势力的滥用和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第一,信息不对称;第二,垄断现象;第三,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第四,外部性。市场缺陷既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市场机制的内生性弊端[5]。近代民法在解决这些新发生的社会问题时无能为力,最终引发了民法理念和制度的相应变化,使近代民法演变为现代民法。近代民法的物质基础是19世纪的社会经济生活,而现代民法的物质基础是20世纪的社会经济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